打开APP

瑞德西韦对感染SARS-CoV-2的恒河有效!

2020年6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COVID-19持续肆掠全球,目前急需有效治疗COVID-19的药物。虽然已经提出了许多研究、批准和重新使用的药物,但动物模型的临床前数据可以排除没有体内疗效的治疗,从而指导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瑞德西韦(Remdesivir, GS-5734)是一种核苷酸模拟前药,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活性,目前正在COVID-19临

2020-06-16

研究:瑞德西韦有助于治疗感染新冠病毒的恒河

英国《自然》杂志9日在线发表一项研究说,在治疗感染新冠病毒的恒河猴时,早期就使用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有助减少恒河猴体内病毒载量,避免发展成肺炎。瑞德西韦是美国吉利德科技公司研发的一款抗病毒药物,原计划用于治疗埃博拉出血热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疾病。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此前已发布一项紧急使用授权,允许美国医疗机构治疗新冠重症患者时“紧急使用”瑞德西韦。为了评估瑞德

2020-06-11

Nature重大进展:研究发展感染SARS-CoV-2的恒河呼吸系统疾病模型!

2020年5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2019年底全球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其病死率约2%。在前所未有的全球疫情蔓延之后,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3月11日宣布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为全球大流行。虽然有关人类疾病的数据正在稳步出现,但SARS-CoV-2发病机制的某些方面只能在动物模型中进行详细研

2020-05-26

两篇Science论文指出在恒河中,DNA疫苗可预防SARS-CoV-2感染,而且之前的感染可预防再次感染

2020年5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全球有近500万例确诊病例,有30多万人死于COVID-19,但对导致这种疾病的SARS-CoV-2病毒仍有许多未知数。两个关键问题是疫苗是否能够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以及已经从COVID-19中恢复过来的人是否能够避免再次感染。由美国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两

2020-05-21

研究以基因组为中心解析北美白垩纪晚期尖角龙化石中的新型微生物谱系

  古生物学研究曾频繁报道,中生代恐龙化石经过约2.5亿年~6500万年仍然出乎意料地保存着胶原蛋白、血管等内源性有机物。但考虑到蛋白质易于降解,且在逾百万年的时间里微生物很多已聚居于骨骼中的孔隙内,所以这些内源性的软组织是否可以残存在中生代化石骨骼中一直备受争议。研究人员对蛋白质不稳定性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恐龙化石骨骼中微生物群的基因组多

2020-05-16

瑞德西韦恒河试验:支气管病毒量降100倍,但未减少排毒

被寄予厚望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近日在恒河猴试验中被证明有临床效果:能减轻肺部炎症。不过,携带病毒期间恒河猴的“排毒(viral shedding)”并未减少,即仍具有传播性。当地时间4月15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过敏与传染性疾病研究所病毒学家Emmie de Wit团队等人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发布了一篇研究,指出与对照

2020-04-18

Nature:恒河,小鼠和雪貂如何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冠疫苗

新冠肺炎动物模型的构建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病理特征,也有助于药物及疫苗的研发。恒河猴,小鼠和雪貂如何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冠状病毒?日前,Nature杂志采访了多位科学家,了解他们对不同动物模型的选择和看法。近期,来自中国的科研团队报告了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恒河猴和具有人类ACE2基因(SARS-CoV-2受体)的转基因小鼠的初步发现;澳大利亚

2020-03-17

SIV感染北平顶艾滋病模型的病毒-免疫特征及病程进展方面取得进展

 平顶猴是旧大陆猴中唯一可感染HIV-1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平顶猴分为南平顶猴、北平顶猴及明达威猴3个物种,中国分布的平顶猴为北平顶猴。国际上以往研究所用平顶猴均为南平顶猴,鲜见北平顶猴和明达威猴的基础生物学及疾病动物模型研究报道。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课题组前期阐明了平顶猴易感HIV的分子机制(Liao et al, AIDS, 2007;

2020-01-03

研究发现北平顶APOBEC3G异常剪切降低了其对HIV-1基因组编辑压力

宿主病毒限制因子APOBEC3、TRIM5α、TRIMCyp、Tetherin、SAMHAD1及Mx2等可直接作用于HIV-1等逆转录病毒,从而限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对宿主限制因子的研究有助于阐明HIV-1复制的分子免疫机制,构建合适艾滋病的动物模型,探究艾滋病药物新靶点和治疗新策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学科组,前期在旧大陆猴唯一可感染HIV

2019-12-21

早白垩世鸟类化石显示鸟类牙齿退化模式的多样性

11月12日,英国《系统古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邹晶梅、周爽、周忠和有关基干今鸟型类演化的工作,揭示了牙齿退化在原始鸟类中的多样性,甚至在姐妹群支系中呈现截然不同的模式。今鸟型类(Ornithuromorpha)是中生代鸟类的一大类群,所有现代鸟类都是从中演化而来的,其最早的化石记录追溯到

201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