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元古代早期微生物礁群中可能有孔虫体化石
来源:本站原创 2021-08-06 10:26
底栖微生物结构(叠层石和其他微生物岩)为显生宙前生命存在提供了的明显证据,但这些结构很难理解,因为它们很少保存有关生物体的可识别证据。
2021年8月6日讯/底栖微生物结构(叠层石和其他微生物岩)为显生宙前生命存在提供了的明显证据,但这些结构很难理解,因为它们很少保存有关生物体的可识别证据。一个多世纪以来,叠层石学家一直在努力破译它们的微观薄片和凝块,这些薄片和凝块被认为是由体内和/或死后的生物地球化学活动产生或影响的;同时,将它们的形态和微观结构的“分类”正式化。埃迪卡拉纪(新元古代的最后一个时期)后生动物的存在是由两侧的“体”和微量化石指示的,地球化学证据(生物标志)为低温期孔洞动物提供了有争议的间接证据。而寻找这些后生生动物存在的确切物理证据的工作受到了阻碍,因为不确定会有什么样的物理特征。海绵是已知的最基本的动物类型。迄今尚未发现的元古代后生动物的体化石可能与显生宙海绵化石的外观相似。蠕虫状微结构是显生宙礁岩和微生物碳酸盐中一个复杂的岩相特征,目前已知为非针状角化菌(角化菌)的体化石。
研究人员使用尼康C-Pol双目镜显微镜和奥林巴斯BX-51岩相显微镜在平面偏光透射光下检查标准30 μm厚的薄片图像,观测分析了大约8.9亿年前珊瑚礁的蠕虫状显微结构。
研究发现,这些珊瑚礁群II、III和V期样品的蠕虫状微观结构仅在罕见的薄片上可识别,其中形成毫米至厘米级的网状管团。岩石礁群显微结构的形状、大小、分支样式和多边形网状结构与现代角化海绵的海绵纤维网络和显生界各种微生物、珊瑚礁和非珊瑚礁碳酸盐岩中类似海绵的蠕虫状微结构非常相似。这种毫米到厘米的蠕虫状微结构生物只生活在由钙化的蓝藻细菌(光合作用菌)建造的珊瑚礁上、里面和旁边,并占据着这些钙化微生物无法生存的微生态位。
图 30 μm厚地层定向薄片中小豆状微结构特征及分布
总之,如果蠕虫的微观结构实际上是角质海绵的化石组织,这里描述的材料将代表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古老的动物化石证据,并将提供第一个物理证据,证明动物在新元古代氧化事件之前就出现了,并在低温期的冰川期幸存下来。(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Turner, E.C. Possible poriferan body fossils in early Neoproterozoic microbial reefs. Nature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773-z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