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中山大学张常华/何裕隆/尹东团队解码肿瘤代谢百年谜题,带来癌症治疗新策略

该研究揭示了乳酸在肿瘤代谢中的重要角色,通过NBS1 K388乳酸化修饰,显著增强了DNA修复效率,导致化疗耐药性。

2024-07-07

Nat Med:新型组合性疗法或有望治疗对标准疗法反应的人类膀胱癌

这项研究标志着科学家们在治疗BCG无反应性的非肌肉侵袭性膀胱癌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这种新型联合疗法能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提供一种独特、有效且持久性的保膀胱治疗策略。

2024-06-16

Nature子刊:许代超团队揭示葡萄感知与非经典细胞焦亡之间的分子联接

这项研究探究了在耶尔森氏菌感染过程中,葡萄糖稳态改变引起AMPK激活,进而对宿主RIPK1依赖的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

2024-06-10

研究证实:无论年纪大小,夜间光照都会对人体内的葡萄代谢产生重要影响,越亮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越高

两项研究共同表明,无论是年轻大学生还是中老年群体,夜间灯光暴露都与代谢健康密切相关,影响葡萄糖代谢和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凸显出控制夜间灯光环境对维护各年龄段人群健康的关键意义。

2025-01-12

Nature 子刊:mTORC1-4EBP1/2轴触发了葡萄饥饿期间生存所必需的代谢开关

该研究揭示了MTORC1通过4EBP1/2介导的脂肪酸代谢翻译重编程调节葡萄糖饥饿下的细胞存活。

2024-06-18

中科院研究揭示:乙醇-水团簇决定酒精饮料的临界浓度,即酒的温度,决定了你能尝到多少酒精味

在低乙醇浓度下,乙醇在水分子周围形成更多的金字塔形结构(四面体簇);然而,当乙醇浓度增加时,乙醇开始像链一样首尾相连地排列(链状簇)。

2024-07-08

柳叶刀子刊:点名中国饮食,升指数最高,增加糖尿病风险

这项跨越五大洲的跨国队列研究表明,中国人的饮食模式升糖指数最高,而高升糖指数饮食增加糖尿病风险,尤其是对于BMI较高、腰粗的人,食用低升糖指数饮食或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

2024-05-04

Nat Commun:在抗肿瘤治疗中整合靶向抗菌药物实现长期复发生存

该研究揭示了肿瘤驻留细胞内微生物群靶向抗菌药物在肿瘤抑制中的关键作用,为TME的免疫调节开辟了一条非常规途径,并为癌症的完全治愈提供了途径。

2024-05-29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科学家,“创产前检测之父”卢煜明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每年有上千万孕妇因他的研究而受益

“引文桂冠奖”和“拉斯克奖”是公认的诺奖风向标,屠呦呦就曾在获得拉斯克奖后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卢煜明教授也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

2024-10-02

最新Nat Commun:高脂饮食条件下,补充果寡糖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改善葡萄耐受性

可发酵膳食纤维的摄入是维护肠道健康、促进葡萄糖稳态的关键。下次,在一不小心吃多了,适量补充点果寡糖,其能借助cDC2的桥梁作用,激活Th17细胞的活力,减轻高脂肪食物给我们身体带来的损伤!

202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