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柳叶刀》:吃药控糖,很有必要!24年长随访数据显示,尽早使用药物控糖,相比仅饮食控制,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有关

来源:网络 2024-06-21 10:04

这项跨越40余年的2型糖尿病队列研究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血糖问题不要拖,早期采用磺脲类药物、胰岛素、二甲双胍等方式进行强化血糖控制,具有几乎终生的持久影响。

近日,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中最大且最全面的研究队列最新结果发布在顶刊《柳叶刀》上。研究强调,在2型糖尿病早期进行积极干预非常关键,可以给患者带来持续几十年的好处。

英国牛津大学的Rury Holman教授团队利用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队列长达24年的随访数据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如果及时采取强化血糖控制,例如磺脲类药物 、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那么即使在停药后24年也能够持续获得显著的健康收益,相比于饮食控制,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20%相关,与所有糖尿病相关终点风险降低10%-18%相关。

图片

论文首页截图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是有史以来最长的2型糖尿病临床试验之一,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对糖尿病管理的现代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随机对照试验始于1977年,主要目标是评估强化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进展的影响,并与饮食控制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提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且强化血糖控制的效果更好,比如对于体重超重20%的参与者(BMI>27kg/㎡),采用二甲双胍强化血糖控制相比于常规治疗可使所有糖尿病相关终点风险降低32%。

长达20年的干预试验结束后,UKPDS参与者从1997年起继续参加为期10年的治疗后监测随访,结果于2008年在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会议上公布。该结果首次提出相较常规治疗方法,强化血糖控制具有“遗留效应”,也就是即使停药后也能够持续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截至2021年,UKPDS队列的治疗后随访时长已达到24年。Rury Holman教授团队展开此次研究,探索当初血糖管理的遗留效应是否依旧留存。

此次研究共纳入1489名来自UKPDS队列的参与者,均在1997年干预试验结束后不再维持任何血糖治疗。

在干预试验阶段,UKPDS的参与者基线平均年龄为50.2岁。强化血糖控制方式包括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以及超重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常规血糖控制为饮食控制。

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可以观察到,治疗结束经过10年甚至24年后,两组之间的遗留效应差距没有缩小,强化血糖控制对部分临床结果的改善始终优于饮食治疗,表明强化血糖控制的效益在长期内持续存在。

图片

从临床结果来看,强化血糖控制始终领先于饮食控制

具体来看,与基线(干预试验基线)相比,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与患者停药24年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心肌梗死风险降低17%、微血管病变风险降低26%相关,绝对风险分别降低2.7%、3.3%、3.5%。未观察到卒中或外周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

对于超重患者,与基线相比,二甲双胍治疗与其停药24年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0%、心肌梗死风险降低31%相关,绝对风险分别降低4.9%、6.2%。未观察到卒中、外周血管疾病或小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

图片

磺脲类药物、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与停药10年、24年后的糖尿病不同临床结果之间的关联

总之,这项跨越40余年的2型糖尿病队列研究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血糖问题不要拖,早期采用磺脲类药物、胰岛素、二甲双胍等方式进行强化血糖控制,具有几乎终生的持久影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