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CEM: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肠道微生物组及其与代谢性状的关系

塔尔图大学的研究人员及其来自芬兰和西班牙的合作者研究了肠道微生物组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在生殖晚期,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肠道中微生物的显著变化与其代谢健康有关。

2020-12-10

鱼类复杂性状快速适应性进化遗传机制研究获进展

11月4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进贤课题组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在线发表关于鱼类快速适应淡水生境的遗传学机制研究成果。该研究从基因组水平揭示鱼类快速适应淡水生境的遗传学基础,为生物复杂性状快速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提供新认知,并对预测生物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进化策略具有理论价值。环境变化背景下生物的适应性进

2020-11-11

PLoS Med: TCR数量与克隆数与肠癌的病情发展相关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上第三大常见癌症,每年诊断出超过一百五十万新病例。约20%的II期诊断患者在手术后复发。尚无可识别有复发风险的II期患者的标志物。因此,重要的是能够针对该特定情况识别预后生物标志物。

2020-10-07

Science:性别会影响体脂,癌症发生风险以及出生体重等性状

近日,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性别对几乎每种类型的人体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都具有很小但普遍的影响。

2020-09-12

Science:揭示HIV-1起始型变体的数量由传染源伴侣的感染阶段决定

2020年7月11日讯/生物谷BIOON/---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破坏人体的T淋巴

2020-07-11

STM:干细胞移植后会出现肠道杯状细胞数量下降

临床实践表明,异体干细胞移植手术可导致结肠内壁保护性杯状细胞的丧失,这可能会导致致命的后果。根据最近一项研究,事先补充这些细胞可以使症状得到改善。

2020-07-05

Science子刊:美国科学家发文指出美国早期COVID-19病例数量可能比最初认为的高出80多倍

2020年6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许多流行病学家认为,由于检测问题、无症状的人体和症状交替的个体以及未能识别早期病例,最初的COVID-19感染率被低估了。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康奈尔大学、纽约长老会医院和蒙大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估计美国早期COVID-19病例数量可能比最初认为的高出80多倍,而且增长速度几乎是最

2020-06-27

非模式动物再生复杂性状遗传机制方面获进展

 动物的再生能力一直是一个令人着迷且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动物的再生能力特别是高等动物受到极大的限制,然而,有趣的是,在自然界中一些动物依然保留强大的再生能力,例如某些脊椎动物(斑马鱼、蝾螈、壁虎等)可以治愈创伤、再生丢失的器官或者附肢(例如:心脏、尾巴、晶状体);某些无脊椎动物(例如:涡虫)甚至拥有更强的再生能力,可以从少量组织和细胞再生整个

2020-06-02

Lancet子刊:今年癌症确诊数量破天荒的出现下降,背后原因让人担忧!

2020年6月7日讯 /生物谷BIOON /——由于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采取的措施,癌症护理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患者没有去看全科医生,也没有推迟就医,而是后来被转到医院。因此,据荷兰癌症登记处根据PALGA病理数据库的初步诊断报告,数周内诊断出的癌症病例减少了四分之一。荷兰综合癌症组织(IKNL)的Avinash Dinmohamed博士和IKNL及

2020-06-07

大豆重要农艺性状分子调控元件解析方面取得进展

 近10年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功能基因组学学科组创制了容量为40万株系的大豆突变群体并建立了大豆饱和基因突变库和优良变异材料库,在突变体库中筛选和鉴定了调控大豆高产、优质、抗逆的重要基因20多个,为大豆新品种培育提供优异材料和目标基因。最近学科组通过对突变体分析研究,解析了调控大豆维生素B1合成、四吡咯代谢和表皮毛发育相关基因

202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