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家合作揭示水牛白毛色性状形成分子机制

  1. 水牛

来源: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2020-12-25 12:09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家畜研究所“畜禽牧草遗传资源联合实验室”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利用多种组学方法,研究揭示了水牛白毛色性状的致因突变和分子调控机制,为我国白水牛特色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据韩建林教授介绍,白水牛皮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家畜研究所“畜禽牧草遗传资源联合实验室”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利用多种组学方法,研究揭示了水牛白毛色性状的致因突变和分子调控机制,为我国白水牛特色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

据韩建林教授介绍,白水牛皮肤呈粉红色,眼睛呈现黑色,被毛、角、蹄均为白色,是珍贵的畜禽遗传资源,但其白毛色性状分子机制却一直未被解析。研究人员通过对白水牛Agouti信号蛋白基因( ASIP )研究,发现其上游插入了一个LINE-1转座子,该转座子能显着地提高白水牛皮肤中 ASIP 基因的表达量,进而阻碍了黑色素细胞的发育,最终导致白水牛因皮肤基底层缺乏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及色素颗粒而呈现白毛色性状。白毛色性状是家养水牛第一个被解析分子遗传机制的表型性状,为我国白水牛特色遗传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选育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来自中国、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泰国、老挝和孟加拉国的多位学者共同参与了此项研究。(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