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新研究鉴定出5504个新的海洋RNA病毒,将已知的RNA病毒门类的数量增加一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海洋中的遗传物质,鉴定出数千种以前未知的RNA病毒,并使被认为存在的病毒门类(phyla)的数量增加了一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4月8日的Scienc
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学家发现影响作物包壳性状的关键基因
植物种子的包壳性状是指种子被坚硬的颖壳包裹的特征。包壳的种子会降低机械脱粒效率,从而增加劳动生产成本。在田间机械化播种时,包壳的种子很容易在播种机的齿轮和管道出口发生粘黏,导致播种不均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影响高粱和谷子包壳性状的基因,相关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Natural v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发现控制高粱包壳性状关键基因
作物种子包壳性状的丧失是作物穗型驯化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事件。作物野生种通过携带的包壳性状抵御外界的侵袭,进而保证自身的繁衍,然而这种包壳性状极大地不方便人工或机械化的种子脱粒、加工和播种过程,因此被人类选择成不包壳(裸粒)的性状。高粱是人类最早栽培的禾本科作物之一,高粱种子的包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其中粒用的籽粒高粱亚种多表现为裸粒
Genomics:分析探索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基础
近日,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牛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整合选择信号、单性状关联分析以及多性状关联分析,发现了与胴体性状相关的选择信号及候选基因,揭示了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为肉牛胴体性状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Genomics(基因组学)》。胴体性状作为肉牛重要经济性状之一,直接决定了牛肉的产量和质量,是肉牛育种中的关键目标。解析
JIPB:研究发现激素互作调控胚珠发生和种子数量的新机制
种子是高等植物的生殖器官,种子数量对植物繁衍后代和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胚珠(种子前体)发生和发育、配子体发生和发育、雌雄互作、合子发育等过程都会影响最终种子数。其中胚珠发生决定了胚珠数的最大可能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种子数;同时胚珠发生是细胞命运决定和器官发生的过程,因此研究胚珠发生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拟南芥油菜素甾醇(BR)和细胞分裂
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神经元相比,人类神经元中的离子通道的数量比预期的要少得多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吃惊地发现,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神经元相比,人类神经元的离子通道的数量比预期的要少得多。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男性精子数量越来越少,是PM2.5的锅!大脑炎症是帮凶...
众所周知,空气污染是众多疾病的罪魁祸首,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呼吸系统并导致全身性炎症。科学家们曾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就警告称,空气污染正在全球引发一场“无声的大流行”,它除了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外,还增加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痴呆症的风险。不仅如此,近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上的一项研究发
Science:大规模研究揭示VNTR变异影响人类身高等一系列性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类称为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VNTR)的基因修饰与包括身高、头发卷曲以及心脏和肾脏疾病风险在内的近24种性状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