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重度抑郁症(MDD)新药!艾伯维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Vraylar(卡比米嗪)辅助治疗MDD 3期研究达到主要终点!

Vraylar已被批准治疗:与双相I型障碍相关的抑郁、急性躁狂和混合发作,以及成人精神分裂症。

2021-10-31

Nature:揭示抗抑郁药氯胺酮靶向人源NMDA受体的分子机制

《自然》在线发表题为《氯胺酮作用于人源NMDA受体的结构基础》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竺淑佳研究组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罗成研究组合作完成。研究通过冷冻电镜解析了NMDA受体结合快速抗抑郁药氯胺酮的三维结构,确定了氯胺酮在NMDA受体上的结合位点

2021-08-01

《科学》子刊:T细胞也需要抗“抑郁”!UCLA科学家发现新的免疫检查点,抗抑郁药物MAO-A抑制剂或是免疫治疗药物

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改变了癌症的治疗范式。然而,在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从PD-1/PD-L1抑制剂中受益 。对于那些不应答的患者,我们还需要另辟蹊径,发掘更多的免疫检查点通路和更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Lili Yang研究团队在Science Immunology上报道了一个潜在的免疫检查点单胺

2021-06-20

Science:一种古老的抗抑郁药可以帮助免疫系统对抗老鼠体内的肿瘤

science:An old antidepressant helps the immune system fight tumors in mice

2021-06-09

研究人员发现雌马酚抗抑郁活性并揭示作用机制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率逐年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目前全球抑郁患者已超过3.5亿,抑郁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负担疾病。然目前临床上的抗抑郁药物大都存在起效缓慢、副作用大、一旦停止服用易反复等缺点,因此寻求天然安全、具备抗抑郁活性的食品功能因子并对其开发利用对于抑郁症的预防干预显得尤为重

2021-05-20

研究发表管花肉苁蓉抗抑郁作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Phyto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上海交大药学院李晓波教授课题组题为“Total glycosides from stems of Cistanche tubulosa alleviate depression-like behaviors: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of the phytochemicals

2021-03-03

新研究揭示常见抑郁药物可能是骨关节炎的首个治疗手段!

人到中年,总是会不时的出现上下楼梯时膝盖疼痛难忍、弯腿时膝盖发出声响等状况,这种由于肥胖和慢性劳损等导致的骨关节炎(OA)疾病,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退行性病变,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严重影响着超一亿多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全球目前仍尚无针对该病的有效疗法,急需开发出可以治疗或逆转OA的药物或手段。近日,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

2021-03-16

Science子刊: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有望治疗骨关节炎

2021年2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骨关节炎是一种关节疾病,影响着3000多万成年人,是美国第五大致残原因。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导致骨关节炎的细胞途径,并确定了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帕罗西汀(paroxetine)---可以抑制这一途径。他们发现,帕罗西汀不仅能减缓软骨退化,还能促进小鼠和人

2021-02-15

新研究揭示氯胺酮对抗抑郁的分子机制

2020年12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和卡尔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组参与记忆形成的称为4E-BP的蛋白是是解开大脑中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这一发现可能为某些重度抑郁症患者带来更好、更安全的治疗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2月1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tidepre

2020-12-20

绿叶制药抗抑郁新药LY03005完成中国III期临床主要疗效指标观察

12月14日,绿叶制药集团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新化合物及中国1类新药盐酸安舒法辛缓释片(LY03005)已在中国完成一项与安慰剂疗效和安全性对比的III期临床试验的入组和随访。该项临床试验共入组558例患者,目前所有患者均已出组,在盲态下完成主要疗效指标MADRS 10项评分总分较基线变化的观察。LY03005用于治疗抑郁症,是基于绿叶制药的新治疗实体/新分子实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