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在抑郁症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7月5日晚,歌手李玟因抑郁症去世的消息刷屏全网,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抑郁症真的有这么可怕吗?抑郁症如何控制和治疗呢?如今科学界在抑郁症研究领域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JAMA子刊:早睡早起1小时,能大大降低抑郁症风险
对于那些想要提前睡觉的人,Celine Vette 教授提供了以下建议:让你的白天保持明亮,夜晚保持黑暗。例如,早上晒晒太阳喝喝咖啡,如果可以的话,就步行或骑自行车去上班;晚上就把电子设备尽量调暗一些
Psychol Med:科学家识别出了指示人类重度抑郁症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来自高丽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识别了一种基于神经成像的生物标志物,其或能彻底改变人类重度抑郁症的诊断。
JAMA 子刊:临床试验证实益生菌可有效治疗抑郁症
该项研究是首次在西方人群中证实益生菌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具有可观的安全性、可接受性以及治疗潜力的试验。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在抑郁症状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改善。并且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两种抑郁量表的严重
Science子刊:创伤性脑损伤相关抑郁症或是一种新型情感综合征
这项研究表明,创伤性脑损伤(TBI)相关抑郁症具有独特的大脑连通性特征,该特征独立于创伤性脑损伤(TBI)、重度抑郁症(MD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研究团队表示,创伤性脑损伤(TBI)相关抑
JAMA子刊:斯坦福科学家揭示新抑郁症亚型,患者执行功能和反应抑制受损,且存在持续的认知障碍
总体来看,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抑郁症的亚型——认知生物型,其特征是认知控制的两个领域,执行功能和反应抑制的显著受损。这类患者信息处理速度慢,失眠较为严重,社会心理功能差,大脑认知控制回路的神经功能减弱,
研究人员建立基于人类结直肠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平台
肿瘤类器官作为重要的体外细胞模型为肿瘤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相比于传统的2D培养的肿瘤细胞系,3D培养的类器官可以更好地维持癌症患者的肿瘤特征,反映肿瘤内部的异质性。
JAMA子刊:麻省理工&哈佛研究84万大样本发现,每天早睡早起1小时,患抑郁症风险降低23%
“最近我感到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我觉得好孤独,没有人关心我,我已经被所有人抛弃了;没有朋友,没有人能理解我;压力真的好大,实验又失败了,我真的一无是处”。
哈佛团队发现,氯胺酮治疗难治性重度抑郁症响应率达55.4%,不劣于电休克疗法
对于难治性重度抑郁症(通常定义为对两种及以上的抗抑郁药物响应不佳),电休克疗法(ECT)是最有效、最快速的疗法之一,但是由于可用性有限、社会污名化和对认知障碍不良事件的担忧,ECT未能得到充分推广和使
63万人队列发现,抑郁症心理干预治疗后的可靠改善与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2%、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8%有关
与60岁以上年龄组相比,60岁以下患者的抑郁症可靠改善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更高。与抑郁症未可靠改善的患者相比,心理干预治疗后得到可靠改善与患者全因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15%、全因死亡风险下降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