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 | 陈江帆/瞿佳/蔡晓红/张康发现40赫兹的闪烁光可以促进睡眠
该研究确定了皮质腺苷信号对于40Hz闪烁光对睡眠的生物学效应至关重要。该研究证明光闪烁触发了视觉皮层和其他大脑区域的细胞外腺苷水平的快速和持续的增加,这取决于光闪烁的频率、强度和波长。
Nat Med :江泽飞团队发现治疗转移性或复发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潜在新策略
免疫检查点PD-1途径抑制剂已经彻底改变了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管理,包括TNBC。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TNBC具有相对较高的肿瘤突变负担(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这一
Science子刊:江一舟/邵志敏/狄根红团队揭示鸟苷二磷酸甘露糖增强抗肿瘤免疫及其机制
该研究创新性揭示了代谢物GDP-M具有诱导HRD的功能,并提出了一种联合使用GDP-M、PARP抑制剂和抗PD-1免疫疗法治疗HRD低评分的TNBC患者的潜在治疗策略。
Cancer Cell:吴晨/常江/林东昕/白凡团队揭示驱动食管癌的基因组动态改变
该研究为发现食管癌早期分子标志物和干预靶点,进而开发有效的早诊早治检测技术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祝贺:冯国平、何江、曾红葵、张毅等华人学者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今年刚刚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 Katalin Karikó 和 Drew Weissman 在去年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邵志敏/江一舟:提出腔面型乳腺癌“复旦四分型”
腔面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约占所有乳腺癌的2/3,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尽管内分泌治疗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腔面型乳腺癌的预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内分泌耐药和复发转移。深入解析腔
Advanced Science:李晓江团队开发治疗亨廷顿舞蹈症的新方法
该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Mini-intrabody策略,可以把突变亨廷顿蛋白带入溶酶体进行降解而减少毒性,从而亨廷顿舞蹈症(HD)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案。
Cell:瞿介明/诸江/李庆云/陈赛娟团队全面分析灭活疫苗对Omicron感染者免疫反应的影响
该研究揭示了3次增强剂疫苗的独特特点,即在Omicron感染时通过“训练天然免疫”诱导单核细胞的活化和分化,从而提供保护性免疫。
Cell子刊:上科大季泉江团队开发新型微型Cas12n基因编辑系统
CRISPR-Cas12n家族核酸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颖微型基因组编辑系统,拥有该家族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及底层专利。
Cancer Cell:秦骏/黄海/江军合作揭示抗雄激素治疗诱导基质细胞重编程,促进前列腺癌的去势抵抗
该工作阐释了抗雄治疗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也重塑微环境中CAF细胞,导致抗雄治疗失效。因此靶向CAFs转化或旁分泌机制,结合内分泌抗癌治疗,是具有潜力的CRPC治疗手段,有望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