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揭示共情行为性别差异的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在目睹同伴经历疼痛时,同伴的体液气味在雌雄小鼠中激活了不同的神经环路;在雌性小鼠中激活的PiC→PrL环路引起共情性社交亲近行为;在雄性小鼠中激活的PiC→MeA环路引起共情性自我梳理行为。
研究人员发现一氧化氮互作蛋白调控低糖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新机制
葡萄糖是大脑的关键能量底物,对维持中枢系统功能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血浆葡萄糖浓度降至3.9 mmol/L以下,则被认为进入低血糖状态,会对大脑功能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科研人员阐明脊髓发育早期微环境对神经再生的作用
研究利用多组学技术,描绘了脊髓细胞外基质(ECM)随发育进程的动态变化,并阐明了发育早期的脊髓ECM蛋白在调控脊髓神经干细胞和脊髓类器官中的重要作用。
PNAS:科学家发现细胞废弃物移除过程和人类帕金森疾病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
该研究揭示了溶酶体膜损伤及溶酶体自噬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紧密关联,为攻克这一困扰人类已久的神经系统顽疾开辟了崭新的研究路径。
PNAS:揭示疱疹病毒如何巧妙搭上细胞“顺风车”,利用微管运动蛋白作为“司机”来精准入侵神经系统
研究人员利用延时荧光成像技术来追踪被感染神经细胞中的疱疹病毒,他们发现,病毒蛋白pUL37能发挥作用——劫持“细胞引擎”驱动蛋白,操纵疱疹病毒精准进入神经组织。
Cell:新研究成功构建出模拟 tau 蛋白聚集物扩散的人类神经元模型
为了阻止tau传播,Gan团队采用CRISPRi筛选技术让一千个基因失活,以确定它们在tau传播中的作用。他们发现了500个对tau丰度有重大影响的基因。
《JAMA·神经学》:迄今最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分期双侧FUS-STN治疗帕金森病安全有效!
研究提供了分期双侧FUS-STN治疗帕金森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初步证据。虽然无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是不良事件大多为轻度且持续时间较短。
eBioMedicine:线粒体DNA片段的缺失或能在疾病症状出现之前预测人类帕金森疾病的发生
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线粒体DNA片段的缺失或能在疾病症状出现之前帮助预测人类帕金森疾病的发生。
Science:新研究发现可以感知吸入的水和胃酸反流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对神经内分泌细胞与咳嗽反射之间关系的新理解,未来可能催生提高敏感度及防止吸入液体的方法,甚至可能针对与胃酸逆流相关的慢性咳嗽提供潜在的治疗手段。
Nature:特殊的细菌亚型或与人类高达50%的结直肠癌发生直接相关
本文研究识别出了Fna的分支,而且Fna C2型能驱动其在人类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富集,同时研究人员还揭示了Fna C2对结直肠癌肿瘤生境的病理适应性背后的遗传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