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或有望治疗最常见的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2020年7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一种FDA批准的糖尿病药物或在治疗遗传性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展现出了早期的希望,ALS是一种引发患者机体瘫痪的毁灭性神经性疾病;ALS是一种影响大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细胞功能的进行性疾病,运动神经元能将信号从大脑中信号传输到肌肉中并让机体发生移动,ALS会诱发这些运动神经元死亡,
Science:揭示金丝雀羽毛颜色性别双色性的遗传机制
2020年6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葡萄牙波尔图大学、科英布拉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塔尔萨大学和奥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酶导致马赛克金丝雀(mosaic canaries)羽毛颜色性别差异。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6月12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genetic mechanism for sex
第二款埃博拉疫苗!强生预防性疫苗方案(Zabdeno®,Mvabea®)在欧盟获得全球首个批准!
该疫苗方案为2针免疫方案:第一针Zabdeno®、第二针Mvabea®,针对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可诱导强大、持久的免疫应答。
神药二甲双胍抗癌实锤!PNAS揭示二甲双胍抑制KRAS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机制!
2020年6月日讯 /生物谷BIOON /——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使用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联合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治疗,生存率并不好。尤其是KRAS突变的CRC患者靶向治疗选择有限,总体生存率较差。在许多研究中,二甲双胍被报道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但其治疗活性存在差异和争议。令人振奋的是,近日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使
信迪利单抗二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关键临床结果公布
信达生物制药和礼来制药共同宣布在第56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上通过壁报讨论的形式公布了双方共同开发的信迪利单抗二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ORIENT-2)的关键临床研究结果(摘要编号#4511,壁报编号 # 119,美国中部时间2020年5月29日(周五)上午8:00 AM -11:00 AM)。此次在ASCO年会上公布的ORIENT-2
全球今年冬天的第二波冠状病毒可能更具破坏性!
2020年5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主任Redfield警告说,明年冬天,如果COVID-19再次爆发,可能会对美国医疗系统造成比最初的疫情更严重的打击。如果病毒第二波,恰逢流感季节的开始,会导致每年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死亡,那么这个国家的卫生保健系统可能会比已经在当前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更不堪重负、供应更加不足。Redfi
辉瑞Braftovi二药方案在美国进入优先审查,治疗BRAF V600E突变转移性患者!
2019年12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辉瑞(Pfizer)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该公司提交的一份补充新药申请(sNDA)并授予了优先审查。该sNDA申请批准Braftovi(encorafenib)与Erbitux(cetuximab,西妥昔单抗)联合用药方案(Braftovi二药方案),用于先前治疗后病情进展的BRAF
安斯泰来二代FLT3抑制剂Xospata获欧盟CHMP推荐批准,治疗复发性/难治性AML
2019年09月23日/生物谷BIOON/--日本药企安斯泰来(Astellas)近日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已发布积极审查意见,推荐批准靶向抗癌药Xospata(gilteritinib),该药是一种每日一次的口服药物,用于携带FLT3突变的复发性或难治性(药物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成人患者的治疗。现在,CHMP的意见将提交至欧盟委员会(EC),后者在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λ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治疗丁肝
今日,专注于研发罕见病靶向治疗的Eiger Bio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该公司开发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λ(pegylated interferon-lambda,下称Lambda)获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治疗丁肝病毒(HDV)感染。丁型肝炎是由HDV感染造成的,被认为是人类病毒性肝炎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HDV感染只会在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中发生。丁型肝炎与
Science:揭示哺乳动物两性存在性别偏好性的基因表达
2019年7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来自美国怀特黑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雄性和雌性哺乳动物在基因表达上的全基因组差异。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7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nservation, acquisition, and functional impact of sex-biased gene ex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