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土壤有机质分解温度敏感性与微生物K-策略间的生态关联

  全球变暖加速土壤有机质(SOM)分解和CO2释放,研究SOM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10)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对于未来气候变化下的全球碳收支预测十分重要。然而,由于Q10、SOM质量和微生物生态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Q10对持续增温的响应趋势及其驱动机制尚存在较大争议,尤其缺乏微生物基因组学相关证据的支持。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土壤化学

2021-04-01

微塑料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微塑料(Micro Plastic),一般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是一种造成污染的新型载体。200年,微塑料的概念被提出,海洋、土壤等生态系统中微塑料污染及其环境风险逐渐受到关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业地膜的使用,农田中微塑料广泛存在,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及植物生长等均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探究微塑料在农作物

2021-03-18

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养分利用效率研究取得进展

活性氮通过大气沉降的方式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可有效缓解地上植被的氮限制,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植物生物量。然而,过多的氮素则可能引起土壤pH下降,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前,对氮沉降如何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等内容有较多认知,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养分利用效率如何响应氮增加尚不十分清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物地球化学组依托

2021-03-21

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上线

   近日,极地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上线(https://www.chinare.org.cn/pmcc/)。首批200多株极地微生物信息已经实现完全信息标准化及公开共享。据悉,为了提高极地微生物资源标准化整理、信息公开,实现未来极地特色菌株资源服务共享,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团队和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联合研发了极

2021-03-04

Commun Biol:肠道微生物影响加工类食物的吸收

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上。肠道中也存在其他微生物,如病毒,原生生物,古细菌和真菌,这些微生物已被大大忽略。对此,最近一项新研究指出真菌在肠道中的重要作用。

2021-03-08

mSystems:肠道微生物能够预测血糖调节情况

塔尔图大学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肠道微生物组可用于预测长达4年的2型糖尿病相关葡萄糖调节的变化。

2021-03-03

Nat Commun: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机制

人类的肠道由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微生物群落消耗并分泌数百个小分子,这种现象称为交叉进食。然而,通过实验研究这些过程是具有挑战性的。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使用模型预测肠道中微生物物种之间的交叉进食相互作用。这种计算方法的预测最终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肠道健康。

2021-03-03

科学家有望利用人类机体的肠道微生物组来开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型靶向性疗法!

2021年3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当我们想到诱发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以及如何治疗时,我们通常会想到针对大脑来进行研究;但这到底是不是最佳的方法或者唯一的方向呢?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Dissec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host genetics and the microbiome in compl

2021-03-23

研究发现深海微生物新物种并揭示其元素循环驱动机制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对碳、氮、磷、硫及重金属等元素在地球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进行描述、示踪和预测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地球各种生命形式中,微生物因其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物质代谢方式丰富,在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关键的驱动作用。深海微生物具有丰富的遗传与代谢多样性,但由于采样和培养条件的限制

2021-03-04

理化新型碳基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癌症治疗是目前医学领域的难题,而癌细胞的扩散是癌症常见的死因。由于癌细胞迁移机制复杂,至今对其了解甚少。纳米金刚石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易于被功能化修饰的特性,使其作为药物载体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光电功能界面材料实验室自2010年开始研究基于纳米金刚石的癌症治疗体系,发现在酸性细胞环境内,纳米金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