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基于流控芯片的胃癌细胞源外泌体分离与检测技术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IF:10.618)发表了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陈迪教授课题组和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王志刚教授课题组的合作论文“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胃癌细胞源外泌体分离与检测技术”(ExoSD chips for high-purity 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2021-09-08

:含MIAT的血清细胞外小诱导心房纤维化、炎症和氧化应激促进心房重构和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AF)是一种损害心脏功能的室上性心律失常,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来源。血清来源的细胞外小泡(EVS)已被鉴定为携带潜在的诊断和治疗房颤的生物标志物或靶点。

2021-09-07

J Extracell Vesicles: 雄激素改变前列腺癌细胞外小和小RNA的异质性

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是由雄激素受体(AR)与雄激素类固醇激素结合后驱动的。

2021-08-30

Cancer Letters:脂肪细胞来源的胞外小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活性促进乳腺癌细胞恶性转化

细胞外小泡(EVS)是脂肪细胞和乳腺癌(BC)细胞间通讯的关键分子。

2021-08-30

荧光分子探针点亮转移灶,助力食管癌精准切除

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食管癌新发病例超过60万,死亡病例达54万。根治性手术是该病重要的治疗手段,因术中难以识别微浸润灶及转移淋巴结,肿瘤容易残留复发,我国食管癌五年生存率仅30.3%。吲哚箐绿(ICG)的近红外荧光(NIRF)成像已被用于显示食管癌引流淋巴途径,有助于食管癌区域淋巴结的切除,但ICG对肿瘤缺乏主动靶向,对微小浸润

2021-08-24

Molecular Cancer:RIPK3激活诱导癌细胞TRIM28表达下调并增强抗肿瘤环境

坏死是一种细胞死亡,可增加肿瘤免疫原性,对治疗免疫荒漠肿瘤有重要意义,因此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2021-08-30

eLife:研究发现定位于突触小的新型转运体

  在神经系统中,化学突触传递依赖于突触小泡中储存的特定神经递质及其在神经细胞活动时的释放。突触小泡定位的神经递质转运体介导了小分子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上的摄取和富集[1],进而决定了神经元输出的信号类型:如兴奋性的谷氨酸能信号、抑制性的GABA能信号等。因此,了解这类转运体对理解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多年以来只有少数

2021-08-06

APSB:沙门氏菌的鞭毛在肿瘤环境中或能介导潜在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2021年8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沙门氏菌介导的癌症疗法在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抗肿瘤效应,但其背后详细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上题为“Salmonella flagella confer anti-tumor immunological effect

2021-08-22

J Extracell Vesicles:细胞外介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和EV相关蛋白与COVID-19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由新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2019年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年)已导致一场全球大流行,感染和死亡人数不断上升。更好地了解其发病机制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在这里,作者比较了84例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SARS-CoV-2住院患者循环中大小细胞外小泡(EV)的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相关蛋白含

2021-07-26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抗凝治疗可通过缓解缺氧促进肿瘤免疫环境并增强免疫治疗疗效

有限的肿瘤灌注会导致药物输送受损、氧合不足并对肿瘤微环境(TME)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降低化疗、免疫治疗、放疗和纳米医学等的疗效,灌注受限最难以克服的后果是肿瘤缺氧。

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