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研人员在兔模型上实现拉曼探针术中前哨淋巴结的准确定位和微创手术

  1. 微创手术

来源:上海交大 2021-11-14 17:46

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是恶性肿瘤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对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及指导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大范围淋巴清扫,减少淋巴水肿、感觉障碍等诸多并发症。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筛查的普及,目前临床中应用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包括染料法、放射







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是恶性肿瘤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对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及指导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大范围淋巴清扫,减少淋巴水肿、感觉障碍等诸多并发症。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筛查的普及,目前临床中应用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包括染料法、放射性核素法和近红外荧光成像法,但均有其局限性,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具有绝对优势。缝隙增强拉曼探针 (GERTs) 是多层核壳结构的新型纳米材料,具有信号强、特异性高、空间分辨率高、组织穿透力强、生物安全性好等优势。由于其合适的粒径大小,超高的信噪比,非常适合作为前哨淋巴结的示踪剂,从而实现对前哨淋巴结的精确定位。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叶坚教授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乳腺外科陆劲松课题组合作在 Advanced Science 发表了题为“Raman nanotags-guided intraoperative sentinel lymph nodes precise location with minimal invasion”的研究工作。该工作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常规小鼠动物模型淋巴系统和人体存在的差异较大,采用新西兰兔作为模型进行实验。新西兰兔的区域淋巴系统和人更为接近,而在兔腋窝处也存在多枚淋巴结的情况,这很好的模拟了人实际手术过程中二站淋巴结被误判的情景。

GERTs探针结合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能实现术中前哨淋巴结的10 分钟内快速准确定位。同时,因为GERTs探针合适的粒径大小,短时间内不会进一步引流至二站淋巴结,为外科医生提供了至少4小时的手术时间窗口进行前哨淋巴结和二站淋巴结的区分以及手术,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过多淋巴结摘除,进一步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而临床上最常用的前哨淋巴结示踪剂如亚甲基蓝和吲哚菁绿,由于都是小分子染料,在皮下注射后25分钟之内即引流至二站淋巴结,使得手术过程中前哨和二站淋巴结的区分存在困难。

基于GERTs超高的灵敏度和信噪比,可进一步实现术前经皮定位前哨淋巴结,使得前哨淋巴结的微创切除手术成为可能,相较于传统的示踪剂引导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术,很大程度上缩小了手术创口。同时,根据FDA以及ISO等相关标准,对GERTs的生物安全性进行了全面评估,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这为GERTs探针的临床转化奠定了基础。(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