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发表关于大脑网络动力学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和数学科学学院的李松挺课题组利用微扰理论,揭示了大脑皮层中时间尺度层级化现象背后的数学机制和对应的生物学解释,研究成果“Hierarchical timescales in the neocortex: Mathematical mechanism and biological insights”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
Nat Genet:对2658份肿瘤样本进行分析揭示引起癌症的新型突变
来自Francis Crick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21%的肿瘤都携带有双重突变,即你机体的DNA在母本和副本中都有完全相同的碱基发生了突变,这是此前在分析肿瘤时并未考虑到的观察结果,但对于未来癌症研究却非常重要,因为在癌症发生过程中,研究人员能够阐明突变的起源以及生物学意义。
Cell:康奈尔大学郭春君团队成功开发针对非模式肠道细菌的基因编辑工具
多组学的研究表明很多肠道微生物的基因与宿主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但是由于这些基因大多源于非模式的肠道细菌,例如厚壁菌门梭菌纲,因此揭示这些基因影响宿主的机制目前是一项挑战。与我们所熟知的具有成熟基因编辑方法的模式肠道细菌 (例如大肠杆菌和多形拟杆菌) 不同,这些非模式肠道细菌大多未进行基因组测序,向其中引入含有基因编辑模块的外源DNA的方法以及采用何种合适的基因
英国病毒学家:看起来像是序列被污染了...
塞浦路斯科学家宣布在当地社区发现了一种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该毒株为德尔塔与奥密克戎的重组体。随后,塞浦路斯共和国卫生部长Michalis Hadjipantelas表示:“我们为本国科学家的这一发现感到骄傲。”塞浦路斯国家新冠疫情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塞浦路斯大学生物技术与分子病毒学实验室主任Leontios Kostrikis博士表示,在当地社
Molecular Cancer: 颅咽管瘤中CTNNB1新突变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颅咽管瘤(CP)是一种罕见的组织学良性肿瘤,但因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结构密切相关,临床上极具挑战性。CP可分为两大亚型:造釉细胞型CP(ACP)和乳头型CP(PCP)。
Cell Rep:科学家开发出前所未有的工具来可视化分析研究DNA的修复过程
在机器学习应用于高通量显微镜等技术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就能设法详细观察这种DNA修复机器,并能识别出一种新的修复蛋白,相关研究结果以题为“Assessing kinetics and recruitment of DNA repair factors using high content screens”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或有望未来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型癌症疗法。
科研人员开发出分子序列组分动态图谱数据库CompoDynamics
生物体的核酸与蛋白质分子的序列组分及相关特征(如GC/AG含量、密码子使用偏好、蛋白质物理化学性质等)对于研究基因功能和物种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是理解不同物种、不同基因家族以及不同功能基因之间差异的数据基础。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开发的分子序列组分动态图谱数据库CompoDynamics正式上线,旨在对序列
打开肠道微生物组“窗口”:科研人员开发出流程化、更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
基因,就像是指挥官手里拿着的建筑总图纸,调控着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这份施工的图纸决定了整个建筑的所有呈现形式。那怎么才能对“图纸”——基因进行编辑呢?CRISPR/Cas编辑系统被认为是最佳的一种工具。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戴磊课题组在ACS Synthetic Biology上发表最
科研人员提出新方法评估典范分析中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
典范分析(canonical analysis)是生态学多元统计的核心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量化环境因子(解释变量)对多物种生物群落(响应变量)的决定作用。由于涉及参数较多,典范分析中的对具有多重共线性的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评估是个尚未解决的难题。以往的分析使用简单效应(simple effect)、边际效应(marginal eff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