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国麻省理工:分子靶向” 不可药物化”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2021年5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美国麻省理工在Nature Reviews | Drug Discover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dvances in targeting 'undruggable' transcription factors with small molecules的综述性文章。在这里,作者回顾了目前对转录因子介导的基因调控的理

2021-05-24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能靶向作用白血病特殊蛋白的首个分子抑制剂

2021年5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ASH1L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在急性白血病和其它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在开发靶向作用ASH1L的治疗性手段上仍然存在一定挑战。日前,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Discovery of first-in-class inhibitors of

2021-05-18

研究人员开发出智能自组装分子探针用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目前,纳米医药面临临床转化困难的挑战。传统纳米材料虽具有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缓控释和智能响应等小分子药物难以比拟的优势,但受制于化学结构不确定、配方复杂、代谢相对困难、生产质控成本高和毒理、药代难以定量测定等缺点,极少能够实现临床转化。因此,设计出同时具备明确化学结构、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和智能响应等特点的新型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2021-03-21

研究开发新型荧光探针 实现在体5-羟色胺动态变化的精确检测

  5-羟色胺(5-HT)又称血清素(serotonin),是一种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枢神经系统的5-HT参与了进食、睡眠、学习记忆、情绪、社交等多种行为的调节,而外周的5-HT则对胃肠蠕动、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等生理过程的调控至关重要。5-HT系统的失调与抑郁症(depression)、创伤后应激障

2021-04-07

Nat Commun:RNA分子参与调节幽门螺旋杆菌对宿主环境的适应性

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感染会引起胃癌。但是,人们对幽门螺杆菌适应胃环境的内在机制了解甚少。在最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Hitomi Mimuro揭示了这里,我们显示了一个幽门螺杆菌非编码RNA(HPnc4160,也称为IsoB或NikS)调节病原体对宿主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细菌致癌蛋白的产生。

2021-04-13

香港浸会大学张戈/吕爱平/刘进联合研究团队发现新颖的治疗骨关节炎的破骨细胞适配子-分子偶合物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病,然而,目前针对 OA 尚缺乏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的治疗策略和治疗药物。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 OA 的病理生理进程的认知不断深入,但是,其中的分子机制,特别是软骨下骨与关节软骨沟通的潜在分子机制,仍未被完全揭示,也并未开发出针对相应分子机制的有效药

2021-04-20

研究揭示人源TRPC5通道被不同分子所抑制的结构基础

  TRPC5是受体激活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属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家族中的经典型亚家族(TRPC)1。TRPC5通道的激活将引起细胞膜去极化和胞质内钙浓度上升。TRPC5通道主要表达于脑组织,在肝脏、肾脏等器官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2-4。TRPC5介导多种生理过程,与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的产生以及进行性肾脏疾病有关5,6。近期

2021-03-23

辉瑞研究团队用这种分子当“开关”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在血液瘤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CAR-T细胞疗法仍需解决如何增强CAR-T细胞的杀伤活性、解除肿瘤免疫抑制状态、使CAR-T细胞进入实体瘤、增强CAR-T细胞疗法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CAR-T细胞时常伴随的不良反应包括细胞因子风暴、脱靶效应及神经毒性,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这其中细胞因子风暴一直

2021-02-13

中山大学生科院研究发现:   分子中药阿可拉定下调肝癌髓源免疫抑制细胞(MDSC)的产生和激活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李莲博士实验室和郑利民博士实验室在国际免疫学学会联合会(IUIS)官方杂志《Frontiers in Immunology》(htpps//doi.org/10.3389/fimmu.2021.609295)在线发表阿可拉定免疫调节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成果“Icaritin Induces Anti-tumor Immune

2021-03-01

基于稀土纳米荧光探针实现唾液肿瘤标志物即时检测

  早期准确、灵敏地检测肿瘤标志物对于降低其死亡率十分重要。人体唾液中含有几十种生物标志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电解质和激素等,可提供有关口腔和全身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因此唾液检测在癌症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唾液检测的显着优势在于安全无创地收集唾液,减少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因此较适用于现场即时检测(POCT)。然而,由于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