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超13万人研究发现,西式饮食与富含pks+大肠杆菌的结直肠肿瘤发生风险显著增加245%有关

这项研究揭示了,西式饮食与含有大量pks+大肠杆菌的结直肠肿瘤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有关,这为未来从改变饮食和肠道微生物入手制定癌症预防策略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

2022-09-02

Cell:对从粪便样品中收集的大肠杆菌进行工程化有望治疗糖尿病等疾病

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将基因工程细菌引入肠道以治疗疾病。在过去,这些尝试主要集中在工程化的普通实验室大肠杆菌菌株上,这些菌株不能与很好地适应宿主的天然肠道细菌竞争。

2022-08-09

错误饮水或增加罹患大肠癌风险

研究均表明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超标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超标很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的后果。

2022-04-08

Cancer Discovery:科学家首次发现致病大肠杆菌会往肠细胞中注射新型毒素,破坏肠细胞DNA,促进癌症的发生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Fangyi Wan教授及其团队,在著名期刊Cancer Discovery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肠道中的黏附型致病菌可以通过其3型分泌系统(T3SS)与肠上皮细胞连接,并注入基因毒素(genotoxin)UshA破坏宿主肠上皮细胞中的DNA,导致细胞癌变以及肠癌的发生。每个人的肠道里免不了会有

2022-02-24

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 【选择性剪接】PHF5A通过TEAD2选择性剪接促进大肠癌进展

选择性剪接(AS)是转录后基因调控的普遍机制之一。这一过程能够从单个基因产生多个RNA转录本,并使蛋白质组多样化。

2021-12-30

《自然·医学》:指导HER2阳性大肠癌靶向治疗,ctDNA能行

  作为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目前占所有恶性肿瘤第3位,而癌症相关病死率已跃居第2位,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1]。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驱动基因的发现,结直肠癌的治疗也逐渐向个体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已初步被确认为结直肠癌治疗靶点[2],既往研究表明抗HER2治疗在HER2阳性转移性结

2021-12-13

大肠癌中的这种“坏”细菌,或能在肿瘤免疫中发挥“好”作用

  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已经成功应用于治疗多种血液学和实体转移性恶性肿瘤。最广泛使用的靶向免疫检查点的药物,如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对一部分癌症患者有效。然而,抗PD-1/PD-L1治疗在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中作用却不大。因而,找到一种能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抗PD-1/PD-L1治疗效果的新方法很有必要。之前很多研究显

2021-12-04

大肠癌的全基因组分析表明,PHF19和TBC1D16是致癌的超级增强子

大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尽管基因组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已被广泛研究,但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观基因组状态仍然难以捉摸。

2021-11-15

中国科学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产L-高丝氨酸

  L-高丝氨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氨基酸,可作为医药中间体,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由于生产强度和经济性等原因, L-高丝氨酸的规模化应用受到严重限制。目前国内外尚未有L-高丝氨酸的产业化生产线,L-高丝氨酸也是当前少数仍未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氨基酸品种。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在《Metabolicengineering》发表了题为

2021-10-15

大肠杆菌或能有效抵御沙门氏菌引起的宿主机体感染!

来自慕尼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依据微生物组的组成,大肠杆菌或能预防沙门氏菌的感染。

202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