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R:浙大侯廷军团队报道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数据库PROTAC-DB 2.0

因此,在2.0版本中,作者利用自主开发的PROTAC-Model建模方法为活性较好的PROTAC分子构建了相应的三元复合物计算模型,辅助研究者进行基于结构的PROTAC理性设计。

2022-11-04

科研人员发布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和计算分析平台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教授徐书华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张国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樊少华合作,开发出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PGG.SV.

2022-10-21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开发出叶绿体基因组综合数据库

开发了迄今为止物种数量最多的叶绿体基因组综合数据库Chloroplast Genome Information Resource(CGIR)。

2022-09-23

Nature Biotechnology :提出单细胞多组数据整合与调控推断新方法

基因的转录在生物学中心法则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与相对“静态”的基因组相比,转录组在不同组织/器官/发育阶段均有显著变化,是细胞完成相应生理/病理功能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2022-05-20

我国科学家建立了世界最大的小鼠脑图谱数据库

该研究不仅为深入研究高级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奠定了结构基础,也为研究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对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2-05-05

微生物领域数据库及其分析系统建设研究取得进展

 微生物领域数据库及其分析系统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利用语义网技术构建知识图谱的方法,可将冠状病毒相关的毒株、基因组、蛋白序列、蛋白结构、抗体、文献和专利等多源异构数据映射至资源描述框架。

2022-04-11

多组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取得系列进展

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出版的2022年度数据库专刊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CNCB-NGDC)共有10篇论文集中发布,包括1篇整体介绍和9篇数据库论文,展示了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多组学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的最新成果。2021年,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与共建单位及30多家合作单位

2022-01-22

科研人员开发出分子序列组分动态图谱数据库CompoDynamics

生物体的核酸与蛋白质分子的序列组分及相关特征(如GC/AG含量、密码子使用偏好、蛋白质物理化学性质等)对于研究基因功能和物种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是理解不同物种、不同基因家族以及不同功能基因之间差异的数据基础。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开发的分子序列组分动态图谱数据库CompoDynamics正式上线,旨在对序列

2022-01-01

IEEE Access:构建伪装表情数据库并进行基准评价

面部表情是眉毛、眼睛和嘴角等区域的面部肌肉运动传递自身情绪感受的外在表达。除了常见的自然表情,人们还可以表现出伪装的面部表情从而达到掩饰或抑制内心真实情绪状态的目的。伪装表情时有发生:比如家长面对着孩子潦草的作业心里很窝火,但为了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故作开心地继续辅导;又比如一些窗口部门的工作人员,即使遇到什么悲伤的事情,也要始终保持微笑服务。构建高质量的伪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