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刘绮丽课题组揭示编码果蝇蛋白质饮食量设定点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这项研究揭示了编码果蝇蛋白质饮食量设定点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可能为饮食相关的体重调控和肥胖症的研究与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策略。
2024-09-01
AD:大连医科大学团队首次发现,小脑放射组学网络综合模型有望成为早期诊断和预测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期疾病进展的重要工具
该模型不仅可以有效区分认知正常和轻度认知障碍的个体(曲线下面积AUC=0.94),还能有效预测认知正常向MCI转化的风险(AUC=0.818)。
2024-12-02
《分子精神病学》:裸盖菇素还是太全面了!临床试验显示,单剂裸盖菇素还能增强重度抑郁症患者的情感共鸣,效果可维持2周
该研究发现,裸盖菇素可以显著改善重度抑郁症患者对正面情绪的情感同理心,且效果可至少维持2周之久,这一结果为理解裸盖菇素对社会认知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024-12-27
《神经病学》:迄今最全面的研究显示,替奈普酶相比阿替普酶更有利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减少残疾!
这项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研究对迄今为止所有可用的随机临床试验进行了总结,表明在标准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替奈普酶在功能恢复极好和减少残疾方面优于阿替普酶。
2024-11-09
Cell:科学家发现新型表观遗传学开关5-甲酰胞嘧啶或在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激活基因表达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Pol III基因表达的合子重编程过程中,5fC或能扮演活化表观遗传学标记的角色。
2024-10-07
Nature Genetics | 多维度解析复杂人类疾病:整合群体遗传学、干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基因组学
hPS细胞作为一种细胞模型,在评估人类遗传变异对不同谱系、发育状态和细胞类型的影响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2024-05-22
Nature子刊: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戴卓君团队开发“活”塑料,利用合成生物学助力塑料降解
塑料的发明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大规模塑料垃圾的产生以及不当的处理方式,使得塑料垃圾(白色污染)成为当下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
2024-09-01
《分子精神病学》:去斑块,消炎症,还促神经再生!科学家证实,神经生长因子小分子类似物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力
该研究揭示了BNN27多方面的神经保护作用,主要包括减少Aβ负担、恢复突触功能、减轻神经炎症,促进神经再生和改善认知功能等等。
2024-12-04
《神经病学》:p-tau又赢了!在早发性或非典型性痴呆症患者中鉴定阿尔茨海默病,血液p-tau217较FDG-PET准确性更高
[18F]FDG-PET和血浆p-tau217在鉴别参考标准AD生物标志物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异性(均为70%),但是血浆p-tau217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和总体准确性。
2025-01-06
空间组学数据解析肿瘤微环境的异质图学习方法
该研究提出了名为stKeep的新模型。该模型构建了三种不同节点即细胞/spot、基因和肿瘤区域以及八种连接关系的异构图模型,用于刻画肿瘤微环境。
202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