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外泌蛋白——化疗促乳腺癌转移的真正“元凶”

 细胞毒性化疗是多种癌症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据报道化疗具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该过程可能与化疗时肿瘤释放出的外泌体(EVs)相关。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Chemotherapy elicits pro-metastatic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breast can

2020-11-03

聚焦公众健康,助力长三角一化: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携手GSK共同启动 “长三角免疫规划一化建设项目”

2020年11月6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携手葛兰素史克(GSK)共同签署 “健康中国-长三角项目” 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各自领域的优势,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加速推进免疫规划一体化建设,为健康中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020-11-07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

 胞外囊泡(EV)是由正常和疾病细胞释放的纳米大小的囊泡,作为一种新的细胞间通讯形式,可以作为基因和药物的有效治疗载体。然而,EV的体内特性,如组织分布、血液水平和尿液清除率,这些将决定其治疗效果和潜在毒性的重要参数仍有许多未知之处。MSC-EV在体内的分布与代谢间充质干细胞(MSC)分泌大量的EV(MSC-EV),MSC-EV内容物包括各种蛋白和

2020-11-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所叶星研究员团队发布首个大口黑鲈染色水平基因组图谱

 近日,珠江水产研究所叶星研究员团队完成了大口黑鲈染色体水平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和遗传解析,研究论文“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for the largemouth bassMicropterus salmoidesprovides insights into adaptation to fresh and

2020-11-11

外泌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1.外泌体概述外泌体是直径在30~100nm的胞外囊泡,通过细胞被释放到细胞外液中。它们存在于生物体液中,诸如血液和脑脊液。外泌体携带有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由于外泌体的微泡结构为其内在的小分子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同时这些信号小分子利用循环系统在胞间信号交换发挥重要作用,这让外泌体表现出一个成熟、稳定的信号传输系统。研

2020-10-28

Nature子刊:外泌仿生纳米颗粒,有效杀伤肿瘤干细胞,有望解决癌症复发难题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对肿瘤的存活、增殖、转移及复发有着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肿瘤干细胞通过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维持着肿瘤细胞群的生命力。肿瘤干细胞的运动和迁徙能力使肿瘤细胞的转移成为可能,肿瘤干细胞可以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并具有多种耐药分子,从而对杀伤肿瘤细胞的外界理化因素不敏感。因此肿瘤往往在常规肿瘤治疗方

2020-11-04

多方共助健康中国梦,赛诺菲布局中国罕见病 “医+药+保”三位一诊疗新生态

2020年11月6日,本届进博会上,赛诺菲全面展现了攻克罕见病领域的研发实力和惠及中国患者的坚定决心,不仅带来三款“同类首创、同类最佳”在研新药Venglustat、Fitusiran、BTKi(SAR442168),更携手领域权威专家、罕见病公益组织、互联网头部创新企业共同探讨罕见病标准化诊疗体系建设及创新支付方式,致力改善中国罕见病患者“病无所医”、“医

2020-11-07

新型外泌治疗产品EvOx横空出世,有望对抗不治之症

 牛津大学近日开发出一种名为EvOx的治疗产品,利用人体细胞自身精准通信系统将药物递送到身体的特定部分,以治疗一些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包括大脑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癌症。EvOx已经获得了由投资公司牛津科学创新(Oxford Sciences Innovation)1千万欧元的资金资助,主要用于临床前和早期临床试验的技术支持。这个牛津团队是由马修

2020-10-29

《科学》:揭示细胞再回收中心—自噬生物合成的关键步骤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其在压力状况下或资源有限时分离并再循环细胞组分的一种必要细胞过程,在此过程中,诸如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损伤的细胞器等“货物”会被称之为自噬体(autophagosome)的一种双膜结合室所捕获并进行靶向降解,那么这些所谓的自噬体是如何在细胞中形成的呢?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们

2020-10-26

研究追溯八倍栽培草莓的二倍祖先

 现代栽培草莓(Fragaria × ananassa)是18世纪中期在法国由来自北美的八倍体弗吉尼亚草莓(F. virginiana)和来自南美的八倍体智利草莓(F. chiloensis)偶然杂交而成的异源八倍体。目前已成为全球广为栽培的水果。然而,对于其二倍体祖先的争论持续半个多世纪,至今未解决。Edger等在Nature Genetics上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