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附属九院血管外科5项学术研究成果获新版欧洲血管外科学会指南引用

欧洲血管外科学会(ESVS)新版《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VD)临床实践指南》自2015年以来首次更新,新版指南重磅公布。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陆信武教授团队的5项学术研究成果获新版欧洲血管外科学会CVD临床实践指南引用,为CVD规范化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临床证据。欧洲血管外科学会CVD临床实践指南为CVD的规范化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是世界

2022-02-02

Nature:中外科学家联手揭示利用手性金纳米颗粒可增强免疫反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美国和巴西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手性金纳米颗粒的“手性”来增强小鼠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1月20日的Nature期刊上。

2022-01-31

外科学家开展无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的血管造影策略研究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且成功复苏、心电图中无ST段抬高的患者来说,实施早期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的益处尚未明确。近日,德国莱比锡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团队在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Angiography 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wit

2022-01-14

5G技术助力冬奥医疗保障 京张携手远程完成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

近日,北京天坛医院指导、联合张家口第一医院共同成功完成5G通讯下远程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这是河北省首台、国内第三台5G环境下机器人辅助定位脑深部电极植入术。当日上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手术室内,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挂职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副院长的杨岸超医生正对着屏幕,通过5G网络与北京进行连线。网络的另外一端连着北京,坐着的是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以

2021-11-15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研究开发出基于FBG传感原理的触觉传感器应用于微创手术组织触诊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微创中心研究员王磊团队在基于布拉格光栅光纤传感原理在微创手术的应用——活体组织触诊的研究中实现了活体组织的精准力信息反馈和肿块信息的定位检测功能。相关研究成果以Development of a Fiber Bragg Grating-based Force Sensor for Minimall

2022-01-12

科研人员在兔模型上实现拉曼探针术中前哨淋巴结的准确定位和微创手术

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是恶性肿瘤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对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及指导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大范围淋巴清扫,减少淋巴水肿、感觉障碍等诸多并发症。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筛查的普及,目前临床中应用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包括染料法、放射

2021-11-14

光明中心与眼科日间手术联盟携手,共同探索眼底专科规范化诊疗之路

目前眼底疾病领域仍存在公众认知度不足、筛查率和治疗率低的痛点,晚期易造成不可逆的视野和视力损伤。

2021-11-06

拜耳Eylea(阿柏西普)在欧盟和日本申请新适应症:疗效高于激光手术!

ROP特征是血管生长不完全,导致眼内VEGF水平升高及血管异常生长。Eylea是一种VEGF抑制剂,能够有效治疗ROP。

2021-11-11

Molecular Psychiatry发表 揭示神经调控手术治疗强迫症的脑网络机制

日前,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王征实验室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在线发表题为“Common and differential connectivity profile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and capsulotomy in re

2021-11-03

微创二尖瓣返流技术MitraClip®中国手术量破百,加速惠及中国患者

中国经导管介入治疗二尖瓣返流已迈入全新微创时代。

20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