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制备出用于生产外泌体药物载体的新工具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慧团队研发出一种纳米流控芯片技术,实现了外泌体药物载体的高通量制备,并实验验证了新型外泌体药物载体的抗肿瘤效果。最新研究成果以A high-throughput nanofluidic device for exosome nanoporation to develop cargo delivery vehicles
Sci Adv:利用重编程工程化的合成性外泌体或能优化机体伤口的愈合
来自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工程化改造并设计出了一种合成性的外泌体,其能在机体伤口闭合期间调节细胞的信号转导;这些合成性的结构与天然发生的细胞外囊泡结构相似,后者在机体多个不同过程的细胞间交流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J NEUROINFLAMM:雪旺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诱导星形胶质细胞上的toll样受体2增加,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CSPGs沉积促进恢复
脊髓损伤(SCI)对患者和社会来说都是毁灭性的灾难,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25-50万人患有SCI,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变会重塑并由囊性空洞和疤痕形成组成,而这两者都有效地抑制轴突再生和神经元存活。该研究为证明星形胶质细胞上TLR2的激活可能与CSPGs的释放和轴突再生的调控有关。
SCI IMMUNOL:一种高亲和力的人类TCR样抗体检测乳糜泻谷蛋白肽-MHC复合物并抑制T细胞活化
T细胞受体(TCR)样抗体已成功用于检测和量化细胞上的肽呈递,几项研究表明了不同模式的治疗潜力,包括抑制致病性T细胞和杀死抗原呈递细胞(APC)的机制,该研究发现TCR样抗体对涉及乳糜泻(CeD)的pMHC复合物具有特异性。
山东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近日,山东省生物诊断技术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成果——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作为山东省首批试点的五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山东省生物诊断技术创新中心此次获批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由
调节性T细胞外泌体智能递送VEGF抗体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北京朝阳医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基于调节性T细胞(Treg)来源的外泌体巧妙负载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体,通过新的递送模式以及新的拮抗机制,显着抑制了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进展。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是
Small: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检测和图谱研究进展
外泌体被称为纳米大小的囊泡(30-200 nm),由许多类型的细胞分泌。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具有作为早期临床诊断和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常规检测方法灵敏度低,重现性差。近年来,有数百篇论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发表,以应对这些挑战。近日,复旦大学上海口腔医院的研究者在Sma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Recent Progress in Detection
Bone Research:外泌体在骨关节炎的作用和治疗潜力
外泌体通过调节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参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并参与包括骨关节炎(OA)在内的多种疾病。外泌体可在人类关节腔中检测到,并观察到随着骨关节炎的进展而发生变化。一些关节细胞,包括软骨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腱细胞,可以产生和分泌外泌体,影响目标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此外,来自干细胞的外泌体可以通过促进软骨修复、抑制滑膜炎和介导软骨下骨重塑来保护O
Hepatology:Panx1/P2X4途径控制HCV感染的肝细胞分泌含有miRNA的外泌体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病(包括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病的进展是由复杂的细胞间反应引起的。尤其是来自HCV感染肝细胞的外泌体和microRNAs(MiRNAs)通过促进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之间的细胞通讯而在肝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然而,HCV感染过程中外泌体和miRNAs分泌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
ACS Nano:一种微创外泌体喷雾剂修复心肌梗死后心脏
心肌梗死(MI)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许多心肌梗死幸存者将遭受复发性心力衰竭(Hf)的折磨,这已被认为是不良预后的决定因素。尽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地改善了心肌梗死后早期存活率,但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正成为晚期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的主要驱动因素。在过去的十年里,再生医学的发展给心肌梗死的治疗带来了希望。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