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你知道你的身体里有多少塑料吗?

在最近上海开始实行的垃圾分类中,塑料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它们会被回收再利用,用于纺丝等工业。然而在实行垃圾分类之前,相当一部分的塑料瓶进入了大自然,使得微塑料颗粒分布到了地球上的各种环境介质中,逐渐形成一种新型污染。微塑料污染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还将有可能最终影响到我们人类自身的健康。淡水水体、土壤和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可能会使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及其后代成为最终的受害者。而我们平日使用的

2019-08-25

Science和Nat Commun两篇研究揭示出塑料PET降解分子机制

2018年2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院(KAIST)的一个代谢工程研究小组发现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具有优异的可降解性的分子机制。这是首次报道来自细菌Ideonella sakaiensis的PETase(即一种降解PET的酶,也被称作IsPETase)的三维晶体结构,并且开发出它的

2018-02-03

新型生物材料代替塑料薄膜可以极大降低污染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廉价的生物材料,可以用在包装和替代塑料包装的可再生隔离涂层。而且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来了该材料的许多其他应用途径,他们预测采用这种新型材料会显着降低污染。完全可降解的多聚糖电解质复合材料是由几乎等量的木材、棉花、壳聚糖等处理过的纤维素浆和壳聚糖组成。壳聚糖来源于甲壳素,它是节肢动物和甲壳类外骨骼的主要成分。甲壳素主要来源于龙虾、螃蟹和

2017-12-07

研究探明塑料制品原料双酚A引起的脑损伤机制

 双酚A是一种广泛用于生产食物包装盒、自来水管道等塑料制品的化工原料,会诱导神经系统相关的学习和记忆障碍。合肥工业大学胡繁副教授课题组近期通过实验,探明了双酚A干扰大脑功能的神经生理机制,为临床评测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突破口。国际学术期刊《先进科学》和《毒理学档案》日前发表了该成果。作为一种环境类雌激素,双酚A会诱导神经系统相关的学习和记忆障碍,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尚未探明其生理机制。合肥

2017-09-20

研究发现会吃塑料的真菌:塔宾曲霉菌对聚氨基甲酸酯的生物降解

 工业合成塑料的生产与使用已经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聚氨基甲酸酯(PU)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被誉为"第五大塑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建筑和汽车等,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泡沫塑料、海绵和汽车

2017-03-24

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浮游生物吃塑料

据BBC报道,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浮游生物摄入微塑料,揭示了微塑料这种全球关注的污染物是如何影响海洋生物。

2017-03-13

为何海鸟食用塑料

到2050年,近200种海鸟——从企鹅到海燕——将以塑料为食。不过,是什么吸引它们吃下这些通常具有致死性的碎片?这不只是因为塑料和可口的水母或者海草“小食”看上去相似。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当被海藻附着时,塑料

2016-11-14

从乌贼墨囊中提取的黑色素可以使塑料拥有更强性能

如果你想要更耐用持久的塑料泡沫或纺织品,答案可能存在于你的皮肤、头发或眼睛中。 现在科学家利用天然存在于人体及其它动物身上的黑色素来使塑料拥有更强性能。据外媒报道, 中国江南大学的科学家已经确定,在聚氨

2016-11-11

刘炼——大连海事大学——可生物降解类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及应用,工业高分子材料(合成橡胶及塑料)等

可生物降解类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及应用,工业高分子材料(合成橡胶及塑料)等

2016-07-26

Science:科学家发现可有效降解塑料的特殊细菌群体

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日本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很多一次性水瓶中发现了可以“吃”塑料的特殊细菌,该研究发现或为后期开发新方法来处理每年全球产生的超过5000万吨特殊类型的塑料垃圾提供了一定思路。

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