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微塑料(Micro Plastic),一般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是一种造成污染的新型载体。200年,微塑料的概念被提出,海洋、土壤等生态系统中微塑料污染及其环境风险逐渐受到关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业地膜的使用,农田中微塑料广泛存在,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及植物生长等均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探究微塑料在农作物
研究通过计算机蛋白质设计实现温和条件下微塑料的生物降解
塑料工业在给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带来方便的同时,导致大量废旧塑料垃圾的产生。由于其固有的硬度、强度、耐用性及稳定性需求,废弃塑料制品无法自动降解,长期暴露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塑料垃圾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填埋和焚烧,这种“生产-废弃-处理”的单向过程不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无法从源头解决“白色污染”问题。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教授Richard C.Th
科学家发现突变酶可以显著提高塑料瓶的循环利用
塑料回收并非听起来那么美好。只有大约30%的塑料瓶被制成了新塑料,但它们通常强度较低。近日,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已经设计出一种酶,可以将90%的塑料转化为原始原料。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扩大这项技术的规模,并计划于明年开设示范工厂。该研究近日已发表在Nature上。未参与这项研究的英国朴茨茅斯大学酶创新中心的负责人John McGeehan说:“这是
作物吸收微塑料通道与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连祯、研究员骆永明等,在作物吸收微塑料通道与机制领域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微塑料可通过新生侧根间隙进入可食作物》(Effective uptake of submicrometre plastics by crop plants via a crack-entry mode)为题,发表在《自然·可持续性》(
典型城市水环境中轮胎微塑料上定植的细菌群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获进展
轮胎微塑料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微塑料,是全球范围内海洋环境微塑料初级来源的第二大贡献者。轮胎微塑料主要来自城市道路行驶汽车的大量磨损,极易随着大气沉降、雨水、地表水流动等途径进入城市水环境,这意味着它们可能存在于处理雨水和城市径流的景观河和人工湿地中,成为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微塑料可以成为水环境中微生物定植的载体,并且微生物群落是水生
一种酶在10小时内降解200克的PET塑料,效率高达90%
2020年4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对一种常见的酶进行改造,使得它可以高效地断开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的构成单元(即PET单体)连接在一起的化学键。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4月8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 engi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塑料助剂可导致DNA损伤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DEH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缩写,一种增加塑料柔韧性的化学添加剂)会增加健康风险,其中包括出生缺陷和男性不育等生殖疾病。但目前尚不清楚DEHP对人体的确切影响以及安全接触量。美国联邦及各州的相关机构在法律层面对儿童玩具、食品包装、饮用水等物品中的DEHP和其他邻苯二甲酸盐的含量进行了限制,但DEHP仍应用在医疗器械、雨具和洗发水等
研究揭示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人类肺泡上皮细胞的毒性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在大气中多以悬浮性细颗粒物的形式存在,可随着呼吸进入人体,与呼吸道黏膜和肺细胞产生接触,并影响其生理功能。微塑料因其粒径小,并具有一定组织亲和性,更易于吸附在细胞表面,破坏膜结构,尤其更容易被细胞以多种机制内吞并在胞内累积,从而造成细胞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异常,引发炎症反应,甚至引起癌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生态组、污染生态过程组在该
人类粪便中检测到微塑料!所以你扔出去的垃圾可能都被你吃回来了!
2019年9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近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健康志愿者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到了微塑料。维也纳医科大学医学博士Philipp Schwabl及其同事让8名年龄在33岁至6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填写一份饮食日记,并按照说明书收集粪便样本。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了化学消化后粪便样品中10种常见微塑料的存在形态。图
世卫组织呼吁深入研究微塑料对健康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8月22日发布一份名为《饮用水中的微塑料》的分析报告,呼吁对自然环境中的微塑料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开展更多深入研究,同时还呼吁减少塑料污染。报告说,微塑料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海水、废水、淡水、食物、空气、瓶装水和自来水等来源中都检测到不同浓度的塑料微粒。报告指出,虽然人体不大可能吸收粒径大于150微米的微塑料,估计对较小颗粒的吸收也有限,但对纳米颗粒等极小塑料微粒的吸收率可能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