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示海马体神经回路网络形成中的轴突吸引和排斥机制
2021年6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海马体(Hippocampus),又名海马回、海马区、大脑海马,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主要负责长时记忆的存储转换和定向等功能。海马体是被称作“海马区”(hippocampal region)的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海马区可分为齿状回(dentate gyrus)、海马体、下托(subiculum)、前下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全文如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所述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1年7月5日组织器官再生
专访李其翔博士|类器官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5月29日,为期两天的2021(第一届)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研讨会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吸引了600+专家学者参加,各论坛的精彩报告层层递进、紧密衔接,展现了类器官模型在发育模拟、疾病研究、临床免疫、肿瘤药敏、再生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此外,3D类器官模型通过与活细胞成像、微流控芯片、生物3D打印等技术结合将成为未来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药物筛选
Theranostics:生物人工肝治疗减轻猪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肝外器官损伤
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导致严重的肝脏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衰竭,短期死亡率高。生物人工肝(BAL)治疗因缺乏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和载体来维持肝细胞功能,以及对BAL治疗ALF和肝外器官损伤的机制认识不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最近,作者利用纤维支架生物反应器(FSB)对原代猪肝细胞(PPHs)进行高密度三维培养,结合吸附成分构建了BAL,并在D-半
英国药理学:大剂量维生素C逆转脓毒症和新冠肺炎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作用
细菌或病毒引起的脓毒症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这是重症监护病房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的治疗只是支持性的,没有任何治疗方法可以逆转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效应。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和免疫调节作用,是治疗脓毒症的合理药物。在这里,作者总结了支持使用巨糖维生素C治疗脓毒症和新冠肺炎的数据。在临床相关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性脓毒症绵羊模型中,大剂量静脉注射抗坏血酸钠(150
科学家发现一种环状RNA可以预防心脏移植过程中的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反应
虽然心脏移植被用作治疗心力衰竭的标准疗法,但移植排斥反应仍然是一个挑战。最近的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发育基因调控因子。在本研究中作者利用环状RNA FSCN1(CircFSCN1)沉默产生的致耐受树突状细胞(Tol-DC)治疗心脏移植可以预防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反应,延长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本研究返现基因敲除CircFSCN1可诱
国家卫健委发布认定瑞金医院等医院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通知
近日,山西省、辽宁省、黑龙江省等多省卫健委发布通知,根据相关规定对21个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交的58所医院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申报材料进行了审核,经审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20所医院符合条件。根据审核结果,同意认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移植、肺脏移植执业资格;山西白求恩医院肾脏移植、肺脏移植、胰腺移植执业资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人员成功研发肺癌类器官快速药敏检测芯片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王俊院士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刘鹏研究员课题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晓芳副教授课题组合作类器官与芯片结合的研究新成果“Patient-derived organoids analyzed on a superhydrophobic microwell array for predicting drug response of lung c
意大利造出研究脆性X综合征的3D脑类器官
近日,罗马大学与意大利技术研究院联合造出3D脑类器官(brain organoids),作为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的研究模型,有望在体外研究该疾病的分子机制并测试药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死亡与疾病》(Cell Death and Disease)期刊上。3D脑类器官是从人类干细胞中生成的人造三维细胞
Nature子刊:肿瘤转移通过骨骼到达其他器官
2021年5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近日,Nature Reviews Cancer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Metastases arrive at other organs via bone"的研究亮点文章。这项研究支持骨转移可能导致其他器官转移的假设。继发转移的时机是未来研究的另一个途径,因为无论这种情况发生在骨骼病变出现症状之前还是之后,都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