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Med:新型血筛技术或可预测健康个体的死亡风险
来自芬兰和爱沙尼亚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四种新型的生物标记物,其可以帮助健康个体预测在下一个5年里其患各类疾病死亡的风险。
唐元家:非编码RNA在自身免疫病关键致病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编者按 :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是由于一些基因表达调控紊乱引起的,编码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各个环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非编码RNA调控网路紊乱参与了人类一些重要复杂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非编码RNA的研究是目前国际研究热点,其中miRNA参与自身免疫病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lncRNA(长链非编码RNA)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
珀金埃尔默的DairyGuard™成为首个用于筛查奶粉中未知掺杂成分的分析仪
供应商和生产商现可更快速地筛查出更多已知及未知风险 马萨诸塞州WALTHAM--(美国商业资讯)--改善人类及环境健康和安全的全球领先公司PerkinElmer, Inc.今日推出了DairyGuardTM奶粉分析仪,它是一台专门为食品供应商和生产商所开发的近红外(NIR)光谱仪。DairyGuard是目前可用于检测未知掺杂成分和已知化合物(如蛋白质 、水分和脂肪含量)的唯一系统。
Heart:靶向性筛查可改善少数民族人群的心脏疾病及健康差异性
2013年10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Heart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在贫困地区进行标靶性筛查或许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来鉴别哪些少数民族人群处于高风险的心脏血管疾病(CVD),这也有利于帮助降低个体的健康差异。 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CVD在英国依然是引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许多少数民族个体患CVD的风险都较高。
新型“电子皮肤”可进行乳腺癌早期筛查
在检测乳腺癌上,相比其它方法比如MRI技术,手动检查乳腺组织似乎看起来是一件低技术的方法,但是近日来自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开发了一种“电子皮肤”,其就可以感知乳腺中的小肿块并且对这些肿块进行成像,这或许为乳腺癌的检测和识别提供了早期的一些研究基础,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Behav.Ecol:唐业忠等发现动物也有面子问题
近日,行为生态学领域刊物《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唐业忠课题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动物也有“面子”问题。 雄性之间竞争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获得资源、领地、配偶,而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成功交配,以繁殖后代。雄性之间的竞争往往伴随着高能量消耗和被天敌捕食的巨大风险。然而,雄性是否能获得配偶,最终决定权却掌握在雌性手中。
Brit Med J:乳腺癌筛查或许弊大于利
12月8日,国际著名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在线发表了英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Possible net harms of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updated modelling of Forrest report。”这项研究提出,对于在英国推行乳腺癌筛查可能弊大于利的说法,它表示支持。
Plant J:唐定中等发现植物抗病和衰老反应的关键蛋白
10月29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唐定中研究组在The Plant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了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HPR1, a component of the THO/TREX complex,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ease resistance and senescence in Arabidopsis"...
Cancer Res:唐茜子等用新模型预测转录因子调控的基因
近日,国际著名肿瘤学杂志Cancer Research发表了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刘小乐研究组关于核受体研究的最新成果“A Comprehensive View of Nuclear Receptor Cancer Cistromes”。该研究成果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预测转录因子直接调控的基因。 核受体是一类由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在正常生理和如癌症的疾病中都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