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hav.Ecol:唐业忠等发现动物也有面子问题
近日,行为生态学领域刊物《行为生态学》(Behavioral Ec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唐业忠课题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动物也有“面子”问题。 雄性之间竞争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获得资源、领地、配偶,而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成功交配,以繁殖后代。雄性之间的竞争往往伴随着高能量消耗和被天敌捕食的巨大风险。然而,雄性是否能获得配偶,最终决定权却掌握在雌性手中。
Plant Physiol:唐定中等在植物抗病机制的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国际杂志Plant Phys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R1, a Calmodulin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Modulates Plant Defense and Ethylene-Induced Senescence
J Immun:郑永唐等MHC IA选择性剪接及免疫调控作用机制获进展
目前普遍认为,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是机体增加蛋白多样性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机体调控蛋白表达的一种重要机制。在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中,保守估计约有75%的基因发生选择性剪接,尤其多发生在免疫系统。一个高效的免疫系统必须适时和适当地对病原微生物作出免疫应答,而选择性剪接就是免疫系统发挥其正常生物学功能而有效利用的一种机制。
The Lancet:美金刚对唐氏综合征患者痴呆症无效
1月10日,《柳叶刀》在线发表的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美金刚对年龄>40岁的唐氏综合征患者痴呆症无效,提示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效的药物未必对唐氏综合征患者同样奏效。
JNCI:前列腺癌筛查并不降低患者死亡率
1月6日,《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在线发表的有关前列腺、肺、结直肠和卵巢(PLCO)筛查试验的13年随访结果"Prostate Cancer Screening in the Randomized Prostate, Lung, Colorectal, and Ovarian Cancer Screening Trial: Mortality Results after 13 Years of Fo
JAMA:结肠镜初次筛检的年龄或应男女有别
据9月28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一项对超过4万个结肠镜筛检结果的分析发现,在各个接受检查的年龄组中,男性比女性有着更高的晚期肿瘤发病率;从而提示,接受最初结肠镜筛检的个人年龄应该具有性别特异性。
Lancet:血氧测定仪可早期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发表在最近出版的《柳叶刀》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普遍用来监测血氧的便宜、简易仪器,有助于拯救患有先天性心脏缺损新生儿的生命。血氧测定仪是一种固定在手指或脚趾上的小型仪器,能立即测出动脉血红素浓度。 在所有新生儿死亡病例中,死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比例在3%至7.5%之间,不过,手术能大幅提高存活率,尤其是在疾病发生早期就检测到。
PLoS ONE:唐兆新等阐明SepSecS在鸡脑硒调控机制
近日,国际学术刊物《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首次阐明了SepSecS在鸡脑硒稳态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研究由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和东北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 O-磷酸丝氨酰-tRNA:硒氨酰-tRNA合成酶(SepSecS)在硒氨酸的合成与转化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通过硒蛋白合成调控在硒(Se)生物学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
Lancet Oncol:宫颈癌筛查中HPV检测比子宫颈抹片检测优异
目前抗宫颈癌已经获得了很大成功。50多年以前美国就开始常规筛查宫颈癌,这项措施大幅降低了妇女一号癌症杀手-宫颈癌的发病率。两个最近发展起来的疫苗也可以保护女性免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 (备注:HPV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癌)。 但是每年仍有12000新发宫颈癌病例, 近4300名妇女会死于宫颈癌。
首例接受全基因组筛查的试管婴儿诞生
据英国《独立报》7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科学家将名为新一代测序(NGS)技术的全基因组筛查技术应用于筛查由体外受精(IVF)获得的胚胎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现在,已有一名接受该技术的男婴呱呱坠地,健康且正常。科学家们表示,这一技术的成本比常规筛查技术低很多,有望让更多人受益。科学家们将在本周举行的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会年会上发表这项最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