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邬堂春/李立明团队揭示使用清洁能源做饭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中介分析显示,使用清洁燃料烹饪与死亡的负相关关联性分别有50.1%-66.0%与1.3%-1.5%由家务体力活动和膳食营养所介导。
同济大学方寅团队开发生物电子口罩,10分钟内检出空气中的病毒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穿戴生物电子口罩,可以快速、灵敏检测空气中飞沫或气溶胶中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如果佩戴该口罩者周围空气中存在目标病毒,它可以在10分钟内通过移动设备提醒佩戴者。
同济大学: EIF4A3调控的CIRC_0087429有望成为治疗宫颈癌的潜在靶点
宫颈癌是世界第四大常见癌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由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增加和筛查程序的混乱,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而发病年龄下降。
同济大学杜建忠/范震JACS:肽的细胞内自组装诱导耐药黑色素瘤细胞凋亡
这种酪氨酸酶诱导的三肽组装已被证明对耐药黑色素瘤具有有效的内在凋亡,为利用生物分子干扰细胞器激活某些凋亡途径治疗耐药癌提供了新的见解。
Nucleic Acids Research:同济大学王晨飞团队开发空间转录组分析算法——STRIDE
近些年,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单细胞分辨率研究复杂生物系统中细胞的异质性,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历组织消化等操作,导致细胞在组织中原始位置信息的丢失。新兴的空间转录组学技术则在定量基因表达水平的同时,保留了细胞的空间信息,研究人员得以在空间背景下研究细胞不同的功能状态以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大多数空间转录组或是检
JITC:华科同济医学院的这个肠癌疗法厉害了
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约占初发直肠癌的5%-10%,目前国内主流的治疗方案为新辅助化疗或短程放疗(SCRT)联合手术,但由于直肠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及肿瘤的浆膜外浸润,LARC患者往往伴随术后并发症及高局部复发率,远期预后仍不理想。近日,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张涛及陶凯雄教授团队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
同济大学:核梭杆菌通过Keap1/NRF2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
新兴研究揭示了细菌调控结直肠癌(CRC)代谢。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Fn感染是否改变结直肠癌患者的代谢仍不清楚。在此,基于LC-MS/MS的脂质组学证实,在大肠癌患者肿瘤和小鼠模型中,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主要是CYP2J2)及其介导的产物12,13-EpOME表
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及一堂公卫课在武汉顺利召开,华大智造助力打造公卫防控体系建设"湖北样板"
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现场(摄影记者:高勇)9月24日,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顺利召开,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举办的最高规格的生物产业峰会。钟南山、李兰娟、王福生、张定宇等多位抗击疫情的院士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就疫情防控形势作出最新研判,并对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作出最新解读。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理事长杨焕明,以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