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Discov | 厦门大学袁权/夏宁邵/张雅丽等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中进化的刺突突变有助于逃避突破性感染获得的抗体
SARS-CoV-2不可避免地向更强大的繁殖方向发展。在群体免疫时代,允许SARS-CoV-2绕过疫苗接种或感染获得的免疫力的突变可能对改善病毒传播适应性至关重要。然而,逃避突变是如何驱动进化的还有待
Dev Cell:厦门大学刘文/欧阳高亮团队揭示JMJD8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功能和分子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含有JmjC结构域的蛋白家族成员JMJD8定位于内质网,通过干扰STING-TBK1的相互作用抑制下游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激活,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功能和分子机制。
《神经元》:厦门大学团队破解小胶质细胞感知阿尔茨海默病“毒蛋白”之谜!
此项工作首次从生物力学的角度阐Piezo1介导了小胶质细胞对Aβ纤维硬度的机械反应。靶向激活Piezo1可以促进小胶质细胞对Aβ纤维的吞噬作用,进而缓解AD进程。
厦门大学吴乔团队揭示肝星状细胞外泌己糖激酶HK1加速肝癌进程新机制
尽管HK2被认为是治疗HK1-HK2+肿瘤类型的理想靶点,该研究提示联合靶向肿瘤自身的HK2和HSCs来源的胞外囊泡HK1将是更为理想的肝癌治疗策略。
Nature子刊:厦门大学刘刚团队开发新型纳米囊泡疫苗平台,可介导超强抗肿瘤免疫活性
该研究描述了一种既可激活初始 T 细胞,又可活化耗竭性 T 细胞的新型疫苗策略,并通过抗肿瘤动物实验验证了 ASPIRE 介导的超强抗肿瘤免疫活性。
Cell子刊:厦门大学李勤喜团队揭示谷氨酰胺缺乏能够诱导GLS1形成杆状多聚体进而促进细胞凋亡的机理
该研究揭示了GLS1通过感应其产物浓度进行结构重塑,进而启动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图4),同时为谷氨酰胺依赖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华大智造助力厦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据新华社报道,厦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宣布,自10月7日21时起,将现有3个中风险地区和1个高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实现全市中高风险地区“清零”,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福建省立医院和厦门疾控调配3套华大智造移动集成式检测舱驰援莆田!
9月12日福建省莆田市政府召开疫情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最新情况。据通报,截至9月12日16时,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核酸阳性64例,其中确诊病例32例、无症状感染者32例。
厦门大学团队发现热应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及其在食道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近日,厦门大学药学院Dieter A. Wolf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分子生物学期刊EMBO Journal上发表题为“Dual roles of HSP70 chaperone HSPA1 in quality control of nascent and newly synthesized protein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热应激过程中HSPA1和26S
多项新政策助力厦门发展,打造我国一流生命科技之城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强大引擎。而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高新生物技术产业园区以智力密集和开放环境条件为依托,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可实现生产力,带动效益显著,已成为各大城市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