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新研究揭示无膜细胞区室的内部工作机制
研究人员指出食品科学原理帮助他们确定了细胞内不寻常的液滴如何保持空间组织性并避免溶解到细胞内部的其他凝胶状部分。他们表示,他们的研究可能促进对细胞进化的科学理解,并帮助食品和化学工业的科学家们开发更好的方法来保持液体混合物不分离开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9月1
新研究表明它有望治疗PFA室管膜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一种通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metformin)在实验室研究中有望治疗一种罕见的儿童脑瘤。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0月6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Nat Commun:实验室培养的肿瘤模型或有望帮助改善胰腺癌患者的治疗和疾病预后
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实验室中创建了一种3-D胰腺癌肿瘤模型,其结合了生物工程基质和患者衍生的细胞,从而有望用于开发并检测靶向性疗法的治疗效率。
研究开发出亚细胞区室工程策略进行复杂天然产物人参皂苷的异源生物合成
在天然宿主中,复杂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存储存在跨越多种类型亚细胞区室(如线粒体、内质网、脂滴、液泡等)的特征,甚至具有跨越不同组织器官的特征。例如,紫杉醇、阿托品生物碱、人参皂苷、大麻素和甾体激素等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其酶、辅因子和中间体等常具有区室分布的特征。这些特征虽然是宿主长期适应性进化的最佳结果,但也成为其高效异源生物合
美国FDA批准百济神州Brukinsa(百悦泽®,泽布替尼)新适应症:治疗边缘区淋巴瘤(MZL)!
2019年11月,百悦泽®获美国FDA批准,实现中国原研抗癌新药出海“零突破”。此次最新批准标志着Brukinsa在美国取得的第3项适应症批准,以及MZL领域的首次批准。
中国药品质量安全创新技术发展论坛 暨实验室装备展-----邀请函
中国药品质量安全与创新技术发展论坛,围绕“保障药品安全、提高技术创新”主题展开。历经六年认真宣传贯彻我国药品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及新技术标准,搭建药品安全新技术应用交流平台。本届大会将邀请致力于制药领域中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厂商出席并参展,展品范围涉及药物分析仪器、检测设备、实验室技术、生命科学仪器、洁净设备与材料、信息化技术等应用领域,届时将有化学制药、生物制药、
沈南鹏:香港已成为全球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的热门地,积极看好大湾区发展
2021年9月2日,红杉中国创始与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香港交易所2021生物科技峰会上发表演讲表示,“我们对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比以往更有信心”。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开始将产品授权给全球其他公司,在未来几年,“立足中国,面向全球”这一势头将值得关注。
武田新药布格替尼片引进博鳌乐城先行区,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新选择
2021年8月18日,武田制药宣布,其肺癌领域创新药物布格替尼片(Brigatinib)获得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克唑替尼进展后患者临床急需用药正式在海南自贸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落地,首位患者已于近日在博鳌恒大国际医院接受治疗。武田布格替尼片是用于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创新产品,此前已在欧美获批。
Science发文手撕“实验室泄露论”,易感染蝙蝠冠状病毒的野生动物交易可能是新冠爆发的最大元凶
疫情爆发以来,新冠病毒(SARS-CoV-2)的溯源工作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近日,Science发文表明新冠病毒的爆发原因可能是易感染蝙蝠冠状病毒的野生动物交易,明确地否定了“武汉病毒所泄露新冠病毒“的阴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