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德国应用化学:发现酶促不对称合成N-取代1,2-氨基醇新方法

手性N-取代1,2-氨基醇是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的关键结构单元,也作为手性催化剂、手性配体或手性助剂应用于复杂分子的不对称合成。但是,现有的合成方法存在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区域/立体选择性较差等不足,开发高效、绿色不对称合成手性N-取代1,2-氨基醇的新方法具有应用价值。近期,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催化与绿色化工研究团队利用亚胺还原酶和苯甲醛裂解酶

2022-03-29

Science:“相爱相杀”——天然化学合成家如何同昆虫博弈

  不同于动物,植物在面临天敌威胁时,无法主动逃跑来规避危害,因此,在漫长的自然驯化选择中,植物开发出了一套专属的抵御“敌人”的手段—产生次生代谢物,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能排斥不同种昆虫/吸引昆虫天敌靠近,从而使自身免于大规模昆虫造成的伤害,这也使得植物被人们誉为“天然的化学合成家”。这其中,植物释放的用来趋避非寄主昆虫的化学分子却一直没有被

2022-03-08

Cell Reports:科学家发现大脑中存在由外泌体介导的新型细胞通讯方式

  神经元会通过突触传递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从一个神经元移动到相邻的神经元,从而在整个大脑中发送、接收和传递信号。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杜克大学医学院等研究团队发现健康大脑中存在一种新型细胞通讯方式,即通过外泌体在神经元之间转运大量蛋白质。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Cell Reports》上,题为:Proteomic screen re

2022-03-03

自然-通讯:人工神经元可连通捕蝇草生物细胞让叶片闭合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生物技术论文称,一种人工神经元可以与捕蝇草的生物细胞成功连通,还能让捕蝇草关闭叶子。这项研究结果或对将来脑机接口和软体机器人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介绍,神经形态仿生电子装置能模仿人脑的运作方式。脑机接口、假肢、智能软体机器人的未来开发都需要实现人工神经装置与生物系统的有机结合。然

2022-02-23

Nat Commun:科学家有望更好地理解大脑中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通讯机制

来自弗莱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能同时对大脑进行层状记录、多纤维刺激、三维光遗传学刺激、连接性推理和行为量化分析等;本文研究结果或为大规模的照片记录和任何大脑区域组合的快速神经通讯的控制铺平了一定的道路,或有望帮助研究人员揭开维持大脑功能的神经元之间的快速和多层面对话。

2022-02-27

eLife:揭示蛋白METTL-3和METTL-14可以改变DNA的化学结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认为有可能阻止由白血病和其他癌症中高度活跃的两种蛋白驱动的DNA变化。这为开发未来的药物开发提供新的靶标。

2022-03-02

Cell Reports :发现大脑中存在一种全新的细胞通讯方式,由外泌体介导

我们知道,神经元会通过突触传递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从一个神经元移动到相邻的神经元,从而在整个大脑中发送、接收和传递信号。此外,激素也会通过大脑循环来影响脑细胞的生长并帮助在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链接。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科学家发现,tau蛋白、α-突触核蛋白等蛋白质可以更独立地在大脑不同细胞之间移动,并可能与疾病本身相关。那么,在健康的

2022-02-03

Science:科学家发现植物抵抗农业重大害虫小叶蝉的化学创新与奥秘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大鹏研究团队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所合作首次揭示了植物如何巧妙组装其特异性代谢产物应对农业重大害虫小叶蝉的非寄主抗性机制。该成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在线发表题为“Natural history–guided omics reveals plant defensive che

2022-02-07

《自然通讯》:上海交通大学王慧和李晓光合作团队发现良性心理应激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抑制肝癌发生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心理情绪(社会心理)因素属于环境因素中重要的类型之一。多项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结果均显示心理应激能够对机体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产生影响。心理应激主要包括良性心理应激(distress)和不良心理应激(eustress)。尽管目前已有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心理压力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但是缺乏直接的和深入的机制研究,目前大部分研究聚焦于负面压力

2022-01-27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王辉团队联合化学学院吴丁财团队研发出新型腹壁组织修复材料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王辉主任医师团队联合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吴丁财教授团队,受腹膜不对称结构的启发,成功开发了一类新型腹壁组织修复材料——“双面神”多孔水凝胶,成功整合抗变形、防粘连和促愈合的特性,有望成为临床无张力软组织修复的一种理想材料。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顶刊 Advanced Materials杂志(影响因子 30.849),中山大学附

202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