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体细胞重编程的起始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马克思普朗克(Max Planck - GIBH)再生生物医学中心Ralf Jauch及其博士生Vikas Malik主导团队揭示了转录因子诱导的体细胞多能性重编程的起始分子机制,阐明了多能性重编程对Oct4和Sox2的时态依赖性,为再生医学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模型。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2日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
我国科学家揭示人类早期胚胎组蛋白修饰重编程
表观遗传学修饰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并影响个体发育。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卵细胞受精形成具有全能性的受精卵,并经过细胞分裂与分化形成囊胚,后者包含具有多能性的内细胞团。伴随着发育的进行,表观遗传学修饰经历了剧烈的重编程。近年来,以小鼠等模式生物为研究模型,DNA甲基化、染色质开放性、染色质高级结构以及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和规律都逐渐被揭示。2019年7
Nat Biomed Engin:科学家利用CRISPR-Cas9成功实现T细胞重编程 有望开发出新型抗癌疗法
2019年8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人员就提出了一种理念,即对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进行遗传修饰使其有效抵御机体感染和肿瘤,但截至目前为止,修饰后的T细胞仍然无法像天然T细胞一样有效发挥作用,这无疑限制了其在临床中使用的价值。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利用新
Science:我国科学家揭示人类早期胚胎发育中的组蛋白修饰重编程
2019年7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在真核生物中,组蛋白与带负电荷的双螺旋DNA组装成核小体。因氨基酸成分和分子量不同,组蛋白主要分成5类:H1,H2A,H2B,H3和H4。除H1外,其他4种组蛋白均分别以二聚体形式相结合,形成核小体核心。DNA便缠绕在核小体的核心上。而H1则与核小体间的DNA结合。组蛋白修饰(histone modification)是指组蛋白在相关酶作用下发生甲基
Nat Metabol:研究揭示CD8抵抗HIV感染的机制,成功重编程CD8细胞清除HIV
2019年7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15年来,天然抵抗艾滋病毒感染的罕见个体的细胞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目的是阐明它们的具体特征。在对ANRS CO21 CODEX和CO6 PRIMO的研究之后,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描述了这些"HIV控制器"研究对象中CD8免疫细胞的特征。这些免疫细胞独特的抗病毒能力可以归因于一个最佳的代谢程序,它提供了持久性和对感染细胞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在体外工作
Cell Rep:支链氨基酸的代谢重编程作用或能促进肺癌药物耐受性的发生
2019年7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些年来,尽管分子靶向性疗法在治疗疾病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药物耐受性的迅速增加成为了目前科学家们开发肺癌有效疗法的主要障碍;那么肺癌细胞到底是如何适应靶向性疗法的呢?这种适应性行为背后的分子机制又是什么呢?这种适应性的反应是否能被癌细胞记忆下来呢?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或能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分子靶向疗法治疗过程中癌细胞药物耐受性的进化机制。图片来源
Sci Transl Med:重编程胰腺癌有望开发出“癌症之王”新型疗法
2019年7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名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的白细胞或能被一种特殊设计的分子进行重编程,这种分子能够激活TAMs表面的一种蛋白质进行表达,TAMs常常会被胰
如何利用细胞重编程技术来改善人类健康?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多篇研究报告,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如何利用细胞重编程技术来改善人类健康?与大家一起学习!【1】Cell Stem Cell:构建单细胞图谱,将心脏瘢痕组织细胞重编程为健康的心肌细胞doi:10.1016/j.stem.2019.05.020近日,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首次开发出一种稳定的可重复使用的将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心肌细胞的简约平
蛋白激酶化学生物学研究获进展
6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雪彪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张荣光合作团队在Cell Research 发表题为BubR1 phosphorylates CENP-E as a switch enabling the transition from lateral association to end-on capture of spindle microtubules
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开发出“5G”版体细胞重编程技术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裴端卿领衔的科研团队利用7因子代替传统的4因子(OKSM),开发出新型高效重编程的方法。该方法好比移动通讯信号由“4G”升级为“5G”,为再生医学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机制研究提供高质量细胞来源及崭新的细胞模型。相关研究6月18日在线发表于《细胞—报告》。自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报道四个转录因子Oct4/Sox2/Klf4/c-Myc可将体细胞重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