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国学者新发现揭示哺乳动物“吓一跳”的科学机制

 对于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来说,突发的声音或触觉刺激能瞬间诱发惊跳反射,俗称“吓一跳”。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伟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耳蜗核—脑桥尾侧网状核—脊髓运动神经元这条神经环路,对哺乳动物的“吓一跳”反应起到重要作用。此发现深化了对本能防御行为神经机制的认识,为研究人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慌症等疾病提供新方向。惊跳反射存在于哺乳动物的整个生

2021-11-15

Smad4在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转录效应子Smad4是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信号通路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它在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的作用仍未得到解决。

2021-11-09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在凝胶中生长的迷你乳腺癌模型 或有望帮助开发更高效的抗癌疗法

来自赫尔辛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激素受体保留在凝胶中培养生长的迷你乳腺癌中,这一发现为后期科学家们开发新型激素疗法,并研究个体药物反应和阐明药物耐受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2021-11-30

eLife: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模型来预测患者对癌症免疫疗法的早期反应

来自休斯顿卫理公会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模型,其或能在患者疗法早期预测是否癌症患者会对免疫疗法产生反应。

2021-11-17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软体动物体轴发育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保忠研究团队在软体动物背腹轴发育机制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冠轮动物发育演化新认知:BMP2/4-Chordin调控软体动物背腹轴发育”发表于生物学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背腹轴发育是动物发育生物学的重大基础问题。背腹体轴的建立为后续器官的发育提

2021-11-10

研究人员培育出人类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犬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科研人员及其合作者利用单碱基编辑器对葡萄糖激酶进行点突变,培育出首例人类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犬模型。相关论文以Generation of perman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 dogs with glucokinase point mutations throu

2021-11-08

研究提出新方法重塑史前人类基因交流与演化模型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复旦大学徐书华团队题为Refining models of archaic admixture in Eurasia with ArchaicSeeker 2.0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提出了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2021-11-06

PNAS: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元类型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复杂的神经元回路相互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所谓的中间神经元在这个沟通链中起中介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中间神经元类型。

2021-11-07

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神经元相比,人类神经元中的离子通道的数量比预期的要少得多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吃惊地发现,与其他哺乳动物的神经元相比,人类神经元的离子通道的数量比预期的要少得多。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2021-11-15

科研人员在兔模型上实现拉曼探针术中前哨淋巴结的准确定位和微创手术

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是恶性肿瘤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对恶性肿瘤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及指导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在保证肿瘤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大范围淋巴清扫,减少淋巴水肿、感觉障碍等诸多并发症。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筛查的普及,目前临床中应用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包括染料法、放射

20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