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冷泉港实验室李波教授团队找到了「管不住嘴」的神经通路
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人员为杏仁核IPAC-Nts神经元驱动享乐型进食提供了新的认识,揭示了IPAC-Nts神经元接受感官刺激信号并投射至LHA,进而引起摄食行为这一神经环路。这项研究为过度摄食的调控机理
JAMA Oncol:1期临床试验表明一种实验性DNA疫苗有望安全地对表达ERBB2的乳腺癌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在一项新的1期临床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一种针对乳腺癌的实验性疫苗安全地产生了对一种关键肿瘤蛋白的强烈免疫反应。这一发现表明,该疫苗可能能够治疗不同类型的乳腺癌。
开发出一种针对所有20种已知的流感病毒亚型的实验性mRNA疫苗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针对所有20种已知的流感病毒亚型的实验性mRNA疫苗在最初的测试中提供了对其他致命性流感病毒毒株的广泛保护,因此有朝一日可能成为预防未来流感大流行的普遍措施。
Immunity:实验性的单克隆抗体或有望帮助抵御人类EB病毒感染及所致疾病的发生
来自美国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组实验性的单克隆抗体(mAbs),当在实验环境下对人类细胞进行测试时,这种抗体能靶向作用EB病毒的不同部位并阻断其感染。
全基因组分析揭示实验小鼠行为和神经基因的驯化机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知彬研究员合作团队基于全基因组分析研究了经典近交系小鼠的基因驯化与选择机制,发现实验室人工饲养条件下,小鼠基因组中与行为和神经相关的基因受到了较
Science:新研究揭示诱导脊椎动物肠道旋转的新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推断,Pix2在肠道旋转过程中的表达必须由未知的正确塑造不对称器官所必需的机制进行局部调节。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9月23日的Science期刊上。
氟噻唑吡乙酮在茶叶和动物体内降解代谢研究取得进展
氟噻唑吡乙酮手性对映体在动物体内降解代谢研究表明,R型对映体可以更好地与OSBP结合,分子对接技术也证明R型对映体与OSBP的结合比S型对映体更为牢固。
《医学实验室真空采血管性能评估专家共识》在沪正式发布,助力我国实验室检验质量迈上新台阶
此次《共识》是继2020年支持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发布《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后的又一例证。
实验小鼠对女性的“偏爱”和对男性的“厌恶”,直接影响了药物研发实验的结果
众所周知,同一种药,效果会因人而异,甚至因性别而异。就像许多对男性有效的药物,对女性可能就没效果。同样,人对药物的反应也会存在“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