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euron:揭示microRNA的微小改变诱发肌萎缩性脊髓索硬化症的分子机制

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深入研究并阐明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和其它神经性和精神疾病发生的潜在原因,相关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涉及基因表达水平改变的多种疾病,比如癌症。

2021-08-31

Nat commun:用于肌萎缩性索硬化症研究的人类感觉运动器官模型构建

神经肌肉连接(NMJ)是神经肌肉神经系统的核心突触,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神经病、连接障碍和肌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相关性。

2021-08-12

巨犀新种告诉你,“史前巨兽”为何能在青藏高原两穿越

   “史前巨兽”为何能在青藏高原两侧穿越?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的一个巨犀新种对回答该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该新种揭示了巨犀曾穿越当时并非高海拔地区的青藏高原,在其南北两侧之间迁徙。6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甘肃省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共同为巨犀新种举行命名仪式。因化石在临夏发现,他们将这个新种命名为“临夏

2021-07-09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大麦小穗发育调控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大麦花序由三联小穗构成,三联小穗中侧小穗结实与否产生了二棱和六棱大麦的分化。棱数直接影响籽粒产量,是大麦重要的驯化性状。已有研究表明,大麦棱型主要由Vrs1(six-rowed spike1)基因决定,已鉴定出7种主要的等位基因:二棱大麦中的Vrs1.b2、Vrs1.b3和Vrs1.b4和六棱大麦中的vrs1.a1、vrs1a2、vr

2021-06-25

Commun Biol:基因C9orf72在肌萎缩性脊髓所硬化症和额颞叶痴呆发病过程中或扮演着关键角色

2021年7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肌萎缩性脊髓侧所硬化症(AL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和额颞叶痴呆(FTD,fronto-temporal dementia)最常见的遗传原因就是C9orf72基因内所发生六核苷酸的重复扩张,C9orf72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往往存在于ALS和FTD患者中,但C9

2021-07-04

Ann Intern Med:型肥胖有救了,快打打太极拳!

2021年5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肥胖程度可以通过体重指数(BMl)判别,但内脏脂肪堆积更具病理意义。世界卫生组织(WHO)以腰围男性≥102cm,女性≥88 cm,或腰围/臀围:男性>1.0,女性>0.9时为内脏型肥胖,即中心性肥胖,也称之为腹型肥胖。诸多研究显示,腹型肥胖可诱发多种疾病,包括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据数据显示,我国29.1%居民为腹型肥胖,其中男性为28.6

2021-05-31

FDA批准基因疗法疗法治疗SOD1型肌萎缩索硬化的新药临床申请

Apic Bio公司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其主要基因疗法候选产品APB-102的新药研究申请(IND),拟开发用于SOD1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治疗——家族性ALS的主要原因。 Apic Bio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JohnReilly说:“Apic Bio候选药物APB-102获得FDA IND批准治疗SOD1 ALS是ApicBio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21-04-24

央视点赞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创新健康服务助力“需求改革”

 随着中国城镇化及老龄化的日益加速,国民健康需求不断升级,中国亟需更多第三方医疗机构可以与公立医疗机构形成合力,为全国人民提供"防、治、养"一体的健康服务。

2021-01-07

研究揭示肌萎缩索硬化症相关蛋白TDP43稳定性调控新机制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是一种以脑运动皮质、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退行性改变为特征的进行性麻痹行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逐渐加重的肌肉无力、萎缩、肌束震颤、延髓麻痹及椎体损害,最终导致吞咽困难,呼吸肌无力而死亡。ALS的核心病理改变为运动皮质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伴随有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增生的神经炎症反应

2021-01-08

ACTN:生物标志物预测肌萎缩性索硬化

ALS是一种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运动功能快速丧失,通常会导致严重的状况,并在几年内死亡。迄今为止,对该疾病的早期和精确诊断一直很困难。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是最有名患者之一。 2014年夏季,该疾病通过大规模的筹款活动即所谓的“冰桶挑战”而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