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武田与纳米生物材料公司BioSurfaces达成战略合作,开发创新设备用于胃肠道疾病领域

 2017年7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日本制药巨头武田(Takeda)近日宣布与美国专注于生物活性纳米材料技术的公司BioSurfaces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启动一个研究项目,利用BioSurfaces公司专有的纳米材料技术,开发创新性的医疗设备,用于胃肠道(GI)疾病患者的治疗。根据协议,双方将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治疗GI适应症。武田将提供肠胃病学领域的科学及技术专业知识,B

2017-07-26

罗氏赫赛汀安维汀生物类似获批

肿瘤药咨询委员会一致赞成,批准贝伐单抗和曲妥单抗的生物类似药。这个专家评审结果,将是生物类似药领域的里程碑。在周四举行的评审会议上,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肿瘤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投票,全票支持批准罗氏最畅销的癌症药物安维汀(贝伐单抗)和赫赛汀(曲妥单抗)两种生物仿制药。2016年全年的销售额来看,安维汀最多,为67.83亿瑞士法郎,约合70.11亿美元,赫赛汀紧随其后,67.82亿

2017-07-14

集团治疗贫血的1类生物获批临床

  近日,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哈药集团技术中心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签发的重组人促红素-CTP融合蛋白注射液(CHO细胞) 《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药物名称:重组人促红素-CTP融合蛋白注射液(CHO细胞)受理号:CXSL1400154黑、CXSL1400156黑批件号:2017L04121、2017L04122剂型:注射剂申请事项:国产药品注册规格:1ml:18

2017-07-08

中国创新药研发任重道远,这几家创新企缘何成为国内新药研发的范本?

我国在创新药物研发的征途上任重道远,可也蓄势喷薄。正如华尔街日报前段时间发表的《China Emerges as Powerhouse for Biotech Drugs》中表述的观点:中国正在成为国际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的中坚力量。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开展临床试验数量第二多的国家。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国家政策支持和资本投入助力创新药研发。“十三五”期间,国家在重大新药专

2017-07-07

生物香港上市!明康德“一拆三”后离千亿市值有多远?

作为药明康德私有化后“一拆三”的第二部分,药明生物是继华润医药上市后,港股医药板块的又一重头戏。近两年业绩增长迅猛作为中国最大的生物制剂研发服务商,药明生物主要提供有关生物制剂药物发现、开发及生产的一系列综合服务。目前业务范围共涵盖五个阶段:药物发现、临床前开发、早期(第I及第II期)临床开发、后期(第III期)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生产。公开的数据显示,2014-2016年,药明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

2017-06-13

沪上成立首个“上海市生物医药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服务平台”

沪上成立首个“上海市生物医药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服务平台”6月13日,国家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体育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医药局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发部了《“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其指导思想中强调“加快关键技术突破,促进成果转化应用”。6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同样指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

2017-06-13

明康德宣布完成收购辉源生物

上海2017年5月15日电 /美通社/ -- 全球领先的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医疗器械开放式能力和技术平台公司药明康德今日宣布,其对临床前药物研发外包公司辉源生物科技(HD Biosciences, HDB) 的收购正式完成。辉源生物总部位于上海,是业内领先的临床前研发服务平台,主要提供药物靶标验证、基于微孔板的体外药效评价、活性化合物识别、先导化合物发现、体内药理学研究等一系列的临床前药物研发服务。

2017-05-24

一场关于生物制药工艺的赛跑: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加速生物破局

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细胞培养工艺越来越得到强化,一次性生物制药系统开始取代传统的不锈钢系统。一次性使用系统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接受,并且逐渐替代传统不锈钢系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一次性系统可以节约生物药制造过程中反复清洗、灭菌、消毒的过程,为制药企业节约了试错和生产的时间,并且成功率更高,一次性生物制药工艺正日益受到生物药品生产企业的青睐。2017年5月16日国际领先巨头赛多利斯斯泰帝(

2017-05-24

海尔生物医疗创新引领绿色实验室新时代

2017年5月15日,全球瞩目的第7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 Spring 2017)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海尔生物医疗携节能、环保、安全的绿色实验室解决方案亮相CMEF展,引领医疗及生命科学行业的发展。绿色实验室势在必行当前,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医疗及科研机构综合实力的提升;科研产出的重视对实验室能力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而新一代绿色实验室的建设,对避免实验安全隐患,

2017-05-15

生物类似研发应用需保持谨慎稳健态度

在中国,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生物类似药的生产工艺和要求比化学仿制药难度高很多其制造商必须开发新的细胞系,独立重新制定整个制造过程。并需要对原研药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验证。 近日在广州召开的“生物类似药专家顾问委员会”上,面对患者是否能用上越来越多价格低廉的“仿制“生物类以及这些药是否与原研药等效等问题,多位业内专家表示:生物类似

2017-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