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利用反向代谢学发现诊断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生物标志物

近年来,微生物组研究的重点开始从微生物本身转向它们产生的分子。毕竟,正是这些分子直接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然而,要确定一个人的微生物组正在制造哪些分子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典型的代谢组学

2023-12-25

Gut:揭示肠道微生物或在人类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生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研究为开发微生物组靶向性疗法提供了令人兴奋的可能性,这或许有望真正改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

2024-02-26

Sci Adv│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林峰课题在人体锌离子转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为了解决锌(Zn2+)外流的能量耦合器的争议,并揭示hZnT1的转运机制,本研究尝试纯化全长hZnT1,并使用基于细胞的体内和基于蛋白质脂质体的体外测定系统来确定其耦合机制。

2024-05-06

Cell Host & Micro:纤维、基因和肠道微生物?科学家揭示人类炎性肠病的潜在诱发因子

本文研究发现为科学家们治疗炎性肠病提供了一条潜在的新途径,通过定制特定的膳食干预措施来影响机体肠道微生物组的功能,研究人员或许就有望操控这些细菌群落来减缓机体的炎症水平。

2024-04-09

Cell:李晓淳团队揭示Wnt生物发生和分泌以及Wnt7特异性信号的分子基础

该研究以Wnt7a的合成、分泌和激活入手,阐释了脂修饰的Wnt蛋白是如何在ER中完成由PORCN向WLS的转移,WLS如何在细胞表面释放Wnt,以及中枢神经中Wnt7 特异性共受体RECK是如何发挥功

2023-10-20

科研人员实现人类蛋白质中赖氨酸位点的功能解码

本研究利用碱基编辑技术成功建立了高通量的氨基酸精度功能性筛选方法,为系统性研究蛋白质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2023-12-11

Current Biology | 复旦大学文少卿/金力/魏偏偏等合作发布首个帝王——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基因

综上所述,武帝的遗传起源为汉人形成过程中汉族和非汉族贵族的混合过程提供了直接证据,鲜卑族可能主要由一个一致的、显性的遗传祖先组成。

2024-04-02

菱属泛基因和结构变异研究中获进展

水稻、玉米和小麦是三大主粮作物,但主粮来源单一成为粮食安全和营养安全的隐患,因此对“孤儿作物”(orphan crop)的重视利用是应对粮食安全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随着城

2023-10-20

“类器官之父”Hans Clevers团队Science发文,揭示类器官+CRISPR双炸组合破解肠道内分泌细胞的调控密码

肠道内分泌细胞(enteroendocrine cells, EECs)是存在于胃、小肠和结肠上皮中的激素分泌细胞,与其他上皮细胞谱系一样,来源于区域特定的Lgr5+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2023-11-03

科研人员开发表观转录数据聚类框架iMVP

iMVP的开发为RNA编辑修饰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有效的工具,有望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RNA编辑修饰的复杂性和功能。

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