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发现新型小分子5D4破坏几种导致癌症生长的分子途径,有望用于治疗乳腺癌和卵巢癌等一系列癌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 5D4 的小分子,它可以抑制动物模型中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生长。5D4 的作用原理是与癌细胞中的 TopBP1 蛋白结合,破坏该蛋白与促进癌症

2023-10-26

复旦大学程田林/赵兴明团揭示碱基编辑的遗传毒性并改造优化

传统认为的高安全性CBEs会显著诱导DNA双链断裂,最终导致安全风险。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对多种代表性胞嘧啶脱氨酶进行优化升级,显著降低了CBEs诱导DNA双链断裂的安全风险

2023-10-20

研究实现木质素基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定向制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以及副研究员张波团队,联合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蔡旭敏、天津大学教授黄跟平,发展了催化解聚木质素β-O-4模型化合物

2023-10-19

MOL CAN:胃癌亚型分类新进展!

近段时间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个研究团队对之前确定的GAC亚型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以发现共同的致癌/免疫原性分子改变,从而更好地选择治疗靶点和识别预测预后或治疗反应的可靠生物标志物。

2023-09-07

JCI:识别出诱发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背后的分子罪魁祸首

来自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机体免疫系统调节小鼠机体器官排斥背后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发现或有助于改善人类器官移植的耐受性。

2023-10-27

Mol Psych:科学家详细揭示了一种特殊蛋白参与年龄相关的大脑功能异常过程的分子机制

来自西奈山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调节海马体可塑性和功能的关键蛋白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有望帮助更好地理解名为TIMP2的蛋白如何在诸如阿尔兹海默病等年龄相关的疾病中被潜在靶向作用。

2023-11-10

科研团队研发微马达振荡,调控细胞震荡运动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彭飞副教授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Cu@MoS2微马达振荡器,该振荡器在恒定的能量输入下显示振荡运动,并同步心肌细胞以实现协同Ca2+振荡(图1A-C)。在恒定的紫外光或可见绿光输

2023-09-25

Science:山东大学马春红/李春阳/刘新泳团队鉴定出靶向免疫检查点Tim-3的小分子抑制剂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马春红教授、李春阳副教授和药学院刘新泳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

2023-11-20

Science:在单分子水平上直接观察与蛋白和脂质结合的聚糖的序列和位置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研究所、图宾根大学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在单分子水平上拍摄与几种生物分子结合的聚糖(glycan)---又称多糖---的序列和位置的方法。

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