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肠道中产生念珠菌素的白色念珠可导致炎症性肠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肠道内的白色念珠菌菌株彼此不同,就像携带它们的人类一样,而且一些白色念珠菌菌株可能会损害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患者的肠道。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有可能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法。

2022-03-23

揭示李斯特逃避免疫反应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机制

一些高致病性的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菌株具有更大的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能力。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巴黎城市大学、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和巴黎公共医院网络(AP-HP)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让感染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细胞能够逃避

2022-03-21

《细胞》子刊:复旦团队发现,肠代谢物TMAO能够加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

  红肉中所富含的左旋肉碱,经肠道内某些菌群消化后会产生三甲胺-N-氧化物(TMAO)[3]。而这TMAO,能够抑制血液中胆固醇的降解,使得胆固醇只能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导致血管壁加厚、硬化。血液中过高水平的TMAO在动脉粥样硬化等CV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4]。但这回,谁承想,阻止咱们吃红烧肉、捣鼓心血管的TMAO,居然会在免疫治疗

2022-03-24

人体器官在以不同速率衰老:肠道群是延缓肾脏衰老的关键...

  其实,评估个体生物衰老率的概念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但早期的研究集中在宏观层面,如开发估计一种统一衰老指数的方法,或利用体外组织和细胞培养物研究分子衰老生物标志物。因此,基于人群样本以精确评估人体器官和系统衰老率的实际应用仍是空白。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徐迅领导的研究团

2022-03-10

Nature子刊:王军/陈义华团队使用AI在肠道群中发现抗菌肽

 抗生素耐药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近几十年来,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病原微生物持续增加,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耐药菌引发感染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70万人。抗菌肽(AMPs)作为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的候选方案之一,具有不易产生抗药性、作用快速等优势,同时因为容易降解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持续性污染。因此,开发出能够应对抗多重耐药菌的新药物,缓解耐药问题迫在眉睫;

2022-03-10

Nature Comminications :施进军团队通过mRNA纳米颗粒恢复p53功能,增强癌症免疫治疗

  自1979年被发现以来,p53基因一直是肿瘤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在Pubmed数据库中用p53为关键词搜索,可以找到超过十万篇文献。在 Nature 杂志2017年的一项统计中,p53基因以绝对优势位列过去几十年最热门研究基因榜第一名。在多种肿瘤中,p53是一个拥有广泛而强大功能的抑癌基因,超过一半的肿瘤患者携带了p53基因突变。p53

2022-02-22

Theranostics :铁死亡压力可促进巨噬细胞对抗胞内

  细胞内细菌(Intracellular bacteria)的存活是造成慢性或复发性感染的主要因素,胞内菌引起的持续感染是康复中的一个严重问题。胞内菌可以逃逸免疫清除和药物杀伤,导致宿主防御或抗生素治疗的失败,这给传统抗菌药物对胞内菌的清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型的抗菌制剂对抗胞内菌。铁被认为是细菌在宿主细胞中生存的关键

2022-03-02

Nutrients:肠道群或会影响个体的人格特质

来自克拉克森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确定了肠道微生物组和肠道中的代谢组途径是否与个体的特征心理能量、精神疲惫、机体能量和机体疲劳有关。

2022-02-27

八眉猪肠道群构建和代谢对食物纤维的响应研究取得进展

  八眉猪(Sus scrofa)是青藏高原地区常见猪种,其消化粗纤维的能力(52.08%)显着高于野猪(45.72%)。八眉猪(♀)与杜洛克猪(♂)杂交后代二元杂交猪兼备母本耐粗饲和父本生长周期短的优良特性,是研究食物纤维对肠道菌群影响最理想的模型动物。蚕豆是青海地区常见的农作物,蚕豆秸秆经青贮后可用作饲料。蚕豆秸秆中总纤维含量达56.

2022-03-03

Microbiology Spectrum:揭示人体古组代谢对于肿瘤微环境和癌症发生发展的影响

  古菌(Archaea)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微生物,大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例如高温、高盐、高压、强酸/碱性等环境)。古菌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同时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Histone)、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与真核细胞相似等。古菌具有独特的合成

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