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王军/陈义华团队使用AI在肠道菌群中发现抗菌肽

  1. 抗菌肽

来源:生物世界 2022-03-10 08:00

 抗生素耐药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近几十年来,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病原微生物持续增加,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耐药菌引发感染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70万人。抗菌肽(AMPs)作为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的候选方案之一,具有不易产生抗药性、作用快速等优势,同时因为容易降解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持续性污染。因此,开发出能够应对抗多重耐药菌的新药物,缓解耐药问题迫在眉睫;

 

 

 

抗生素耐药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近几十年来,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病原微生物持续增加,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耐药菌引发感染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70万人。抗菌肽(AMPs)作为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的候选方案之一,具有不易产生抗药性、作用快速等优势,同时因为容易降解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持续性污染。因此,开发出能够应对抗多重耐药菌的新药物,缓解耐药问题迫在眉睫;但传统方法筛选新药的候选分子成功率较低,亟需高通量的挖掘和筛选手段。

抗菌肽是一类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小肽,其作用范围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抗菌肽可以通过多种作用机制达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效果,其中较为普遍的作用机制是结合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扰乱细胞膜结构;或直接在细胞膜上形成微孔使细胞内容物外流,最终将病原微生物杀死。近些年来,能抵御多重耐药菌同时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肽,已被认为是替代传统抗生素的下一代抗菌剂,如果能在大量的微生物和微生物组中高效、高通量挖掘,将非常有益于临床应对耐药菌的治疗。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研究员和陈义华研究员团队合作,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using deep learning 的研究论文。

该文章采用自然语言学习(NLP)的多种神经网络方法,实现了抗菌肽挖掘模型的构建和优化;通过该预测模型在大规模微生物组(1万余样本)中的应用,总计挖掘并合成了216种潜在的新型抗菌肽。

经实验验证,其中181种新型抗菌肽具有抗菌活性(占83.8%)。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抗菌肽对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同时在动物感染模型中验证部分抗菌肽具有非常好的体内活性和安全性(图1)。

该研究结合了微生物组大数据和最新的深度学习模型,提供了人工智能赋能大分子挖掘和转化的良好范例;同时,也表明微生物组数据中存在着大量待开发资源,通过计算方法可以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快速高通量的发掘出来。其次,该研究还扩大了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先前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医学图像处理、小分子药物筛选等领域,增加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考虑到未来随着测序数据的累积,更多的微生物大数据将被获得。同时,不论是小分子药物还是肽的搜索空间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对于挖掘多功能分子(治疗感染、代谢和免疫疾病),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