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巨噬细胞miR-204的双重作用限制环孢素A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
由钙调神经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途径抑制剂环孢素A(CsA)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器官移植后的一个主要问题。然而,CsA的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仍不清楚。
陈椰林团队发现快速抗抑郁机制,为开发无致幻副作用的快速抗抑郁药物奠定基础
陈椰林研究员表示,相关药物研发有望明年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让我们一起期待一款造福数亿人的抗抑郁症新药正式面世。
颜宁最新论文:发现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对钠离子通道的双口袋抑制作用,为下一代抗癫痫和止痛药物开发奠定基础
以Nav通道为靶点的药理学研究已证明其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具有巨大价值,开发以Nav通道为靶点的新药是药物化学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该领域药物开发的一个特殊挑战是精确地靶向Nav通道的特定亚型或状态,以尽
Science:我国科学家领衔揭示MyoD家族抑制蛋白作为PIEZO1/2离子通道的辅助亚基起作用
PIEZO 离子通道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细胞信号的传感器。尽管它们体积庞大、广泛表达,而且在越来越多的生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们的结合蛋白却鲜有出现。它们的调控机制细节仍有待全面阐明。
Cell:弱结合的转录因子在协同作用时效果更好
生物工程学家可以定制细胞基因组,从而构建出抗击疾病的“细胞疗法”,但他们发现很难设计出能够激活经过生物工程改造的基因而不会偶尔激活细胞中的某些天然基因的专门激活蛋白:转录因子(
“百年神药”阿司匹林新作用!最新研究:低剂量服用,患糖尿病风险显著降低15%!还能抗癌,但要注意...
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不断与疾病抗争的历史。而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的出现,为减少人类死亡和延长整体寿命,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在经历了多年的捶打之后,
研究揭示阿尔茨海默病遗传风险基因座内多变异-多基因作用机制
研究团队提出了11p11.2基因座“多变异-多基因协同贡献AD遗传易感风险”的假说,即一个统计信号提示的风险基因座内有多个功能变异,调控了该基因座内多个基因的表达改变,进而协同贡献于AD的发病风险。
Nature子刊:梁兴杰团队开发IL-6水凝胶海绵,预防CAR-T细胞疗法副作用
这种基于水凝胶的IL-6海绵策略将对细胞因子风暴(CRS)的治疗从传统的抗体阻断缓解转化为有效的预防,具有开发更安全的CAR-T细胞疗法的潜力。
研究揭示人源胚胎干细胞外泌体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慢性、进行性、不可逆的肺部疾病,其特征为肺纤维化和肺功能受损,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许多研究已发现,干细胞外泌体在纤维化的干预中颇具潜力。其中,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
Nature子刊:赵海艳/邓增钦团队解析猴痘病毒免疫逃逸蛋白作用机制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正痘病毒中高度保守的免疫逃逸蛋白M2通过形成多聚体增强其和T细胞协同激活因子hB7.1/2的结合力(avidity),有效地阻断CD28与hB7.1/2互作,从而抑制T细胞活化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