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找到细胞成癌关键,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细胞命运
经典理论认为,癌症是由于人体内DNA突变的不断累积造成的,只要激活原癌基因、失活抑癌基因,癌症就发生了。但是,同样的突变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会致癌,也可能不致癌。例如,构成痣的细胞就存在BRAF基因突变,该突变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黑色素瘤,但是绝大多数的痣永远也不会癌变。那么,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近日,由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
变革之路 | 阿里健康与卫材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互联网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政策逐步放开并鼓励互联网+医疗发展,而疫情催生下,数字化医疗突飞猛进的被激活。新冠期间,互联网医院、电子医保卡、找药和送药服务组合在一起,为中国慢病患者打造全新的居家疾病管理新体验。
Science:新研究追溯了乙肝病毒从史前到现在的进化过程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俄罗斯和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迄今为止产生的最大的古代病毒基因组数据集,揭示了自全新世早期以来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演变。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0月8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en millennia of hepatitis B virus
昆虫分类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鳞翅目系统学研究团队在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分类、形态特征演化及寄主适应性进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在昆虫学《Systematic Entomology》上发表了题为 “Revisiting the evolution of Ostrinia moths with phylogenomics (Pyraloidea
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揭示酿酒酵母类胡萝卜素合成中的适应性进化策略和最新代谢工程改造靶点
类胡萝卜素是一大类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有色物质,广泛分布于植物、藻类、真菌和细菌中。其作为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营养品、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当前,工业生产类胡萝卜素主要是通过化学合成或者天然提取,但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导致其化学合成困难;原料供应不稳定、得率低等导致天然提取成本较高。酿酒酵母本身并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但利用
多篇研究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类器官(Organoid)是科学家们应用体外三维培养技术建立的结构和功能上类似于机体器官的小型组织,其具有组织自我更新及可长期培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模拟体内器官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能够成为精准医疗、器官移植等研究领域的理想体外载体。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1】Cell Stem Cell:利用人诱导
研究揭示EB病毒阳性胃癌肿瘤细胞与EB病毒共进化特征
胃癌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排名第三,患者通常只有不到40%的五年生存率。其中约10%的胃癌与EB病毒(EBV)相关。相比于EBV阴性胃癌,EBV阳性胃癌(EBV 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s,EBVaGCs)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包括PIK3CA高频突变、CDKN2A表达缺失、高甲基化,以及9p24.1扩增等,表明EBV在EBVaGCs
新研究显示新冠病毒与采集于老挝的菊头蝠冠状病毒有共同关键特征
英国《自然》杂志的预印本平台“研究广场”日前登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老挝北部某些洞穴中栖息的菊头蝠所携带的冠状病毒与新冠病毒具有共同关键特征,这表明自然界存在与新冠病毒密切相关的病毒。在这项新研究中,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和老挝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间在老挝北部石灰岩“岩溶地带”捕获了46种共计645只蝙蝠,并就这些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是否与新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犀牛家族进化史
近日,发表在《Cell》上的一项研究中,中国农业大学联合斯德哥尔摩大学和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古代和现代基因组学技术对所有五种现存和三种灭绝犀牛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犀牛家族的进化足迹。曾经物种多样化的犀牛科如今只剩下五种,所有这些物种都是高度濒危和全球优先保护的物种,这使得重建犀牛家族的进化历史成为自达尔文以来生物学家
Mol Cancer: 染色体外小环状DNA(EccDNA)在进化和癌症中的主要功能
染色体外环状DNA(EccDNA)是一种起源于染色体但可能独立于染色体的环状DNA。由于技术的进步,eccDNA最近已经成为具有多种特性的多功能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