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北京协和医学院团队找到增强免疫治疗效果的新靶点

这也意味着,ERO1A是增强免疫治疗效果的潜在靶点。在相关药物出现之前,可以考虑探索ERO1A表达水平在免疫治疗预后中的价值。

2023-10-03

Nature:表位编辑使得针对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靶向免疫治疗成为可能

当前,针AML的免疫疗法靶向造血干细胞/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 HSPC)或者由HSPC分化而来的髓系细胞表达的基因,这会导致难以忍受的脱靶毒性

2023-09-11

ACS Nano:李亚平团队构建三元协同纳米粒,攻破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抑制网络

研究团队首先合成了pH敏感的两亲性聚(β-氨基酯)衍生物,并用其构建了共递送MDSC抑制剂恩替诺特(ENT)和PD-1/PD-L1抑制剂BMS-1的胶束(BEM)。

2023-09-18

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为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CAR T细胞转化方法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恶性淋巴细胞单克隆扩增的异质性肿瘤。约20%-40%的患者在常规化疗后出现疾病复发或进展为难治性NHL,5年总生存率仅为38.3%。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来改善N

2023-10-25

狙击肿瘤转移,肖海华团队开发新型纳米颗粒,将光动力疗法与免疫疗法双效合一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靶向mTOR信号通路可以为抗癌药物提供一个有前景的靶点,纳米颗粒通过局部产生氧化应激和诱导免疫反应,为预防和治疗肿瘤转移和肿瘤复发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2023-09-15

中山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RNF157在针对MS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中是一个潜在的靶点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和中枢神经系统(CNS)退行性疾病。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髓鞘中针对抗原的CD4T辅助细胞(Th)引起。

2023-08-22

Nature子刊:赵海艳/邓增钦团队解析猴痘病毒免疫逃逸蛋白作用机制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正痘病毒中高度保守的免疫逃逸蛋白M2通过形成多聚体增强其和T细胞协同激活因子hB7.1/2的结合力(avidity),有效地阻断CD28与hB7.1/2互作,从而抑制T细胞活化的病毒

2023-09-04

华南师范大学王璋团队发表顶刊论文,揭示环境污染通过呼吸道菌群紊乱影响呼吸健康指标

环境污染暴露影响呼吸健康,导致肺功能下降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威胁。健康人体下呼吸道存在微生物群落——

2023-06-28

也从最新JAMA Oncology综述,看晚期肝癌免疫联合治疗选择,延长 OS 才是唯一要义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陈万青教授团队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全方位剖析了我国肝癌流行病学数据[1]。虽然「肝癌大国」属于老生常谈,但这篇综述中的两个数据还是非常发人警醒。

2023-09-08

免疫学项目或影响最大,拜耳细胞治疗业务部门裁员12%

为了将资源集中在某些重要项目上,德国制药公司拜耳的细胞治疗业务部门 BlueRock Therapeutics 于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