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才团队开发mRNA“反向疫苗”,体内原位诱导免疫耐受,治疗自身免疫疾病
该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低免疫原性的脂质纳米颗粒(LNP)递送 PD-L1 mRNA,在体内直接编程生成耐受性抗原呈递细胞(tol-APC),从而开发出了一种基于 LNP-mRNA 的“反向疫苗”策略。
STM:“免疫抑制剂”增敏免疫治疗?!我国学者研究发现,低剂量甲氨蝶呤有双重作用机制,激活cGAS-STING通路助力免疫应答
本次研究首先证实,MTX与雷替曲塞(RTD)等抗叶酸类药物均可竞争性结合并抑制ENPP1,且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但仅有MTX处理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时,可有效抑制ENPP1活性。
Cell子刊:CAR-T又攻克一种自身免疫病,成功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
该研究利用 CD19-CAR-T 细胞疗法,成功治一个难治性抗二酰甘油脂酶α(DAGLA)抗体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CAR-T 细胞治疗后 1 年随访时,患者仍获得持续临床改善。
Nature子刊:复旦大学冯建峰团队发现,短睡眠是健康的“因”,长睡眠是健康的“果”
这项成果是睡眠健康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首次揭示了睡眠时长非线性关系的“双路径机制”, 颠覆了传统“一刀切”的睡眠健康认知。
Sci Immunol:免疫细胞研究有望识别出治疗人类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靶点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名为QRICH1的蛋白在调节T细胞激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或有望成为未来药物研发的全新靶点。
《癌细胞》:为免疫治疗“减副”!科学家发现,脂联素可以控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而不影响抗肿瘤免疫疗效
这项试验首次系统评估了ECP治疗在ICIs引发的irAEs中的效果,表明ECP可以为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的患者提供另一种选择。
运动可促进肠菌产生甲酸盐增强抗肿瘤免疫,或能助力免疫治疗
研究揭示,运动可通过增强肠道微生物群生成更多代谢物甲酸盐(Formate),激活关键转录因子Nrf2,进而增强细胞毒性CD8⁺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改善现有免疫治疗用于黑色素瘤的效果。
Nature子刊:IL-10-mRNA 纳米颗粒,重编程肿瘤免疫,提高癌症免疫治疗效果并防止复发
该研究通过 IL-10-mRNA 纳米颗粒(IL-10-mRNA@NP)对肿瘤免疫进行系统性重编程,联合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显著提高了癌症免疫治疗效果,还诱导了持久的抗肿瘤免疫记忆。
不仅更长寿、大脑更健康!复旦大学发现:或还能降低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增强免疫系统
研究显示,频繁的社交或可降低患病和死亡风险,增强免疫系统,并降低患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聚焦免疫/消化/代谢/母婴/大健康,2024(第十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研讨会!12月20日盛大开幕!
2024年12月20-21日,我们将在上海召开“第十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研讨会”,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代谢系统、母婴健康、肠道健康调控、前沿技术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开发与应用等8个专题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