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 Microbes: 粘膜相关肠道共生菌诱导的白细胞介素-1β分泌促进肠屏障修复
肠道微生物区系对于维持和修复肠道上皮屏障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发现了肠上皮屏障功能和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变化,因此了解不同细菌在调节屏障修复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近300万肠镜检查数据分析:结直肠癌筛查起始年龄应提前到45岁
结直肠癌(大肠癌,CRC)是对初始在结肠或直肠部位的组织发展形成的癌症统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的第三大常见癌症,患者占比高达9.4%,其中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占全球31%。结直肠癌曾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疾病,即发病风险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然而,约10%的新发病例年龄在
仿生矿化铁蛋白用于实体肿瘤靶向递送研究获进展
铁蛋白(Fn)是一种具有独特空腔和孔道结构的内源性蛋白,可以作为天然的药物载体。肿瘤细胞表面通常高表达铁蛋白受体,借助该识别途径可实现药物向肿瘤细胞的靶向递送。然而,铁蛋白受体在肝脏等正常组织也会非特异性表达,影响了铁蛋白向实体肿瘤递送药物的效率。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炜团队提出利用仿生矿化策略使
Nature子刊:董一洲团队开发仿生纳米颗粒递送mRNA,增强癌症免疫治疗
针对T细胞共刺激受体的抗体目前已被开发用来激活T细胞免疫,并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应用。然而,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往往缺乏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这可能阻碍抗体介导的免疫治疗。癌症免疫治疗包括多种刺激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方法,包括癌症疫苗,基于细胞的治疗,免疫检查点阻断,单克隆抗体,基于mRNA的免疫治疗和纳米颗粒介导的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
JAFC:新的蜡样芽孢杆菌菌株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改善作用取得进展
近日,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永中教授课题组在食品领域Top期刊、美国化学学会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21,69,14810-14823)(IF:5.279,1区)发表题为“Probiotic Bacillus cereus Alleviates Dextran
Cell Geno:机体排便的习惯或许写到了DNA中 或为科学家们开发肠易激综合征的新型疗法提供线索
来自莫纳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对超过16万人的DNA信息进行了研究,这些参与者提供了关于其大便频率的相关信息,随后研究人员确定了参与者的基因图谱和特定基因,这些因素会影响其机体的大便习惯以及对IBS的易感性,IBS是最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自然》:肠菌“钝化”降糖药!科学家首次发现,口腔和肠道中特定微生物为了生存,能表达让阿卡波糖失活的酶
阿卡波糖,2型糖尿病常用的降糖药,万万没想到还是被肠道菌群打败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Mohamed S. Donia教授及其团队和其他合作单位,在顶级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宏基因组测序结合生物化学以及结构学等实验分析,发现部分人群的口腔和肠道中天然存在抑制阿卡波糖活性的细菌,它们通过表达阿卡波糖磷酸酶使之失活,减
我国科学家开发新型仿生免疫调控策略治疗慢性牙周炎
慢性牙周炎是全球广泛流行的疾病,其全球发病率高达10%,作为一种牙齿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进展最终会导致牙齿的松动和脱落。调节性T(Treg)细胞在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表型在富含炎症因子的微环境中容易受损。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哈佛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受Treg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启发,开发了基于Tre
《细胞》子刊:科学家发现,益生肠菌罗伊氏乳杆菌能够抑制结直肠癌进展,口服或有效
近日,一篇发表在Cancer Cell上的文章提出,我们肠道内天然存在的一种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以及罗伊氏菌素(Reuterin),还能够有效抑制结直肠癌(CRC)的发展。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Yatrik M. Shah和他的同事们发现,罗伊氏乳杆菌以及罗伊氏菌素能够通过消耗谷胱甘肽,来诱导CRC细胞
科学家首次发现,为了抵消厌食对烟民体重的影响,肠菌竟促进吸收营养
近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Eran Elinav团队在《自然》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原来肠菌代谢物会帮助因尼古丁而“厌食”的老烟枪们增加对营养的吸收,但是戒烟的时候这就会让机体吸收过多的营养从而变胖。原来吸烟还能提升食物的营养利用率,这难不成还是种低碳环保行为……吸烟有害健康,绝大多数有吸烟习惯的人都希望能成功戒烟,然而在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