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干细胞植入到人造小鼠卵巢中产生人卵子前体细胞
2018年9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人类干细胞成功地在人工小鼠卵巢内部产生了人卵原细胞(oogonia)。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9月20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eneration of human oogonia from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vitro”。在这篇
人造檀香维持人头皮组织中的头发生长
2018年9月1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报道一种模仿檀香气味的合成化合物促进实验室中的人体头皮组织维持头发生长。该化学物质通过激活毛囊中的气味受体起作用,从而降低细胞死亡率并促进生长因子的产生。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9月18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Olfactory receptor OR2AT4
JAMA Ophthalmol:视网膜异常也许可以早期预测阿尔兹海默症
2018年9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最新发表在《JAMA Ophthalmol》上的研究发现,具有阿尔兹海默症(AD)早期生物标记物的认知健康的个人出现了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的现象。图片来源:JAMA Ophthalmol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Bliss Elizabeth O'Bryhim博士及其同事进行了这项涉及32名认知正常的参与者的病例对照研究,这些参与者接受了正电子发射断层
日本拟开展人造血小板治疗贫血临床研究
日本京都大学计划利用由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制成的血小板,开展一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相关申请已提请日本政府审批。血小板是大量存在于血液中的无核盘状小细胞,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可在止血、伤口愈合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血小板来源依靠献血,会受到供体不足和保存期限等因素的影响。再生障
俄罗斯研发出新型人造血管
据俄罗斯新闻网报道,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化学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研究所与俄罗斯国家医学研究中心的联合科研团队研发出新型人造血管,可在人造血管材料内“预埋”人体上皮组织细胞,进一步研发可实现药物的“预置”。相关成果发布在《西伯利亚科学》期刊上。临床医学上采用人造血管进行心血管移植,然而其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活体组织血管的内壁具有内皮组织细胞,可防止血栓的形成,人造血管
RXi制药公布视网膜瘢痕1/2期试验积极结果
近日,RXi Pharmaceuticals公司宣布旗下药物RXI-109在1/2期临床试验RXI-109-1501中取得了积极成果。此次试验是一项开放标签、多剂量、剂量递增研究,该试验共有三个剂量组,按顺序登记,分别评估注射RXI-109在晚期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VAMD)伴视网膜下纤维化患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在这项研究中,注射RXI-109的临床效果达到了
实现“人造生命”里程碑式重大突破 我国科学家“创造”世界首例单染色体真核细胞
日前,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把酿酒酵母细胞里原本天然的16条染色体,人工融合成单条染色体,且仍具有正常的细胞功能。既改变了染色体的结构,又仍保有生命的“活性”,人工蜕变出一个全新细胞。该成果于北京时间8月2日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这项工作完全由中
Cell:可视化观察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到大脑中的单向传播
2018年7月5日/生物谷BIOON/---据估计,大多数人的大脑有860亿个神经元,它们最终能够与任何其他的一个神经元进行双向交谈。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迷宫般的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如何整合信息,即多个神经元如何发送和整合它们的信息到靶神经元中,来自美国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着重关注一个罕见的情形,即信息仅沿着一个方向传播,即从视网膜到大脑传播。图片来自C
Science:利用可注射的超柔性网状电子元件在体内长期记录视网膜的电活动
2018年7月5日/生物谷BIOON/---几十年来,希望理解视网膜如何解读视觉输入的科学家们经常采用侵入性的外科手术取出动物的眼睛,然后记录眼睛视网膜中的细胞活性。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系统,它使得在醒着的动物中长期地追踪几十个视网膜细胞的放电模式成为可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6月29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method for
开发出感知压力和让分离的蟑螂腿移动的人造神经
2018年6月2日/生物谷BIOON/---尽管可能是了不起的工程技术,但当今的假肢装置可能无法让人类大脑感到满意。瑞典隆德大学神经生理学家Henrik Jörntell 说,“如果你有一只假手. . .你能够以一种非常粗暴的方式控制它,但它没有给出任何反馈,那么它对病人来说就变成了更大的精神负担,并且他们通常在一段时间后会将他们的假体放到架子上。”但是,在一项新的Jör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