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诊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人工智能(AI)使机器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在各行各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医疗保健领域。根据新浪医药之前的文章《GMI报告:2024年全球医疗AI市场将超100亿美元 美英中3国领跑》,在未来8年(2017-2024),医疗AI市场预计将以超过4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2024年总的市场规模将超100亿美元。其中,医学影像是继药物研发之后的第二大细分市场。报告指出,AI

2018-05-08

美国批准一种用于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工智能设备

2018年4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FDA周三批准了第一款使用人工智能来探测糖尿病造成的眼部损伤的设备,这将使常规的医生在不需要解析任何数据或图像的情况下就能诊断病情。这一名为IDx-DR的设备能诊断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在超过3000万美国糖尿病人中导致视觉损失的最常见原因。FDA表示,该设备的软件使用一种人工智能算法来分析使用名为Topcon NW400的视网膜相机所拍摄

2018-04-12

JAMA Ophthalmol:维生素A有助于改善儿童色素性视网膜炎!

2018年4月8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一项最新发表在《JAMA Ophthalmology》上的新研究,对于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炎的孩子,补充维生素A与锥网膜电图振幅下降速率减缓有关。来自哈佛医学院的Eliot L. Berson博士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非随机对照试验,该实验中患色素性视网膜炎的孩子服用或者不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分别是55和25个人)。主要结果是锥网膜电图振幅的平均指数变化

2018-04-08

stem cell reports:视网膜细胞多样性研究新突破

2018年4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IUPUI的一项研究首次能够鉴定人类眼睛中一系列此前未被发现的新细胞亚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能够将眼部的视觉信息运送到大脑进行加工处理,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周围事物的机制。 "尽管RGC此前已经受到了充分的研究,但它们并非匀质化的。RGC中存在至少30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亚型",该

2018-04-02

美国开发出“大脑芯片”人造突触

人脑约有一千亿个神经元,神经元通过100万亿突触(即神经元之间的空间)传递指令,使大脑能够以闪电般的速度识别图案,完成记忆并执行其它学习任务。新兴领域“神经形态计算”的研究人员试图设计出像人脑一样工作的计算机芯片,通过模拟信号工作,类似于神经元。通过这种方式,小型神经形态芯片可以像大脑一样有效地处理数以百万计的并行计算,而目前只有大型超级计算机才可能实现。这种便携式人工智能方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

2018-04-05

基因泰克兰尼单抗注射液FDA批准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3月21日,罗氏子公司基因泰克公布称,美国FDA已批准公司Lucentis(ranibizumab-兰尼单抗)0.3mg预填充注射剂(PFS)作为一种新给药剂型用于所有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治疗。预计将在2018年第二季度上市销售。基因泰克全球产品开发主管、首席医学官Sandra Horning博士表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影响着美国数百万人。今天,0.3mg L

2018-03-23

阿柏西普用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期试验结果积极

 3月19日,再生元制药公司表示,公司用于评估EYLEA? (aflibercept,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 治疗中度至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3期试验PANORAMA达到了24周的主要研究终点。结果显示,58%接受EYLEA治疗的患者在第24周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评分表(DRSS)上经历了两步或更高的改善,而接受假注射的患者中仅有6%的比例达到同样改善(p<0.0

2018-03-20

专访李劲松博士:人造精子孕育"女儿国" 破解出生缺陷基因

   在刚刚过去的世界出生缺陷日(3月3日),世卫组织官网披露全球每年超过800万婴儿患有严重出生缺陷。剔除围产期环境因素和孕妇妊娠期用药不当等原因,绝大多数先天性缺陷都源于显性/隐性基因异常。因此明确亲代致病基因位点与遗传疾病的关联,对于孕前早期筛查的一级出生缺陷防控体系而言至关重要。神经管异常是我国常见的重大出生缺陷之一,其中遗传因素贡献度高达70%。复旦大学王红

2018-03-21

失明的人不用再苦苦等待眼角膜,研究发现了一种对失明有效的视网膜植入物

EPFL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视网膜植入物,用于由于视网膜感光细胞而失明的人群。种植体部分恢复其视野,并可显着提高其生活质量。世界各地有三百二十万人是盲人。他们中有2百万至4百万人因视网膜中光敏细胞的损失而患病。这种类型的失明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是包含电刺激视网膜细胞的电极的视网膜植入物。 “但目前的植入物产生非常差的结果,而且他们的佩戴者仍然被认为是合法的盲人,”在EPFL工程学院神经工程(LN

2018-03-13

Nat Commun:复旦大学郑耿锋课题组证实视网膜假体有望恢复视力

2018年3月8日/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涂覆着金纳米粒子的二氧化钛纳米线(titanium dioxide nanowire)可恢复盲鼠检测光线变化的能力。这种视网膜假体(prosthetic Retina)可能为开发类似的设备来恢复黄斑变性和其他眼科疾病患者的视力迈出了一步。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3月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标题

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