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拜耳全球最畅销眼科药物Eylea(阿柏西普)挺进III期临床!
2019年06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德国制药巨头拜耳(Bayer)近日宣布已启动了一项III期临床试验,评估眼科药物Eylea(aflibercept,阿柏西普注射液)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这是一种发生在早产儿中的眼部疾病,可导致不可逆的失明。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研究,旨在评估玻璃体内注射Eylea治疗ROP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研究将在全球34个国家入组约100例
人造组织器官距离我们到底有多远?看看这些研究就知道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疗法的需要,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研究开发出了多种人造组织器官来帮助治疗人类疾病,那么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到底如何?本文中,小编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1】Adv Materials:人造血管可以满足特定需求doi:10.1002/adma.201808050当器官或组织受损时,必须形成新的血管,因为它们在营养和清除浪费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器官和组织恢复正常
研究发现胶质细胞参与调节视网膜自发活动波
6月4日,《细胞-报告》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杜久林研究组题为《穆勒胶质细胞通过谷氨酸转运体和AMPA受体参与视网膜自发活动波》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在发育早期斑马鱼上进行在体钙成像和电生理记录,发现穆勒胶质细胞分别通过AMPA受体和谷氨酸转运体参与和调节视网膜自发活动波。在发育早期的视网膜中,相邻神
人造靶点和免疫识别双导向治疗肿瘤研究获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蔡林涛领衔的纳米医学研究小组,在人造靶点和免疫靶点双导向治疗肿瘤方面取得新突破,相关论文《T细胞膜仿生纳米药物通过生物正交靶向与免疫识别增强肿瘤光热治疗》(T Cell Membrane Mimicking Nanoparticles with Bioorthogonal Targeting and Immune Recogniti
4万人6年研究提醒:睡眠中人造光线越强越容易发胖
“人类生来就更适应昼夜分明的自然环境。”听过熬夜让人胖,压力催人肥,但你有想过,即便好好睡觉、睡着了也可能会发胖吗?这似乎不科学?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项大型研究就首次发现,夜间睡眠环境中的人造光线与体重增加有关,研究结果最新发表于JAMA Internal Medicin。以前有研究表明,夜班工作的人群容易发胖。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夜间人造光线的暴露强度虽然远远更低,但习
PNAS:新研究揭示哺乳动物视网膜细胞如何处理光信号
2019年1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 30多年前,当研究人员在青蛙视网膜上进行实验时发现,当被称为光子的光的单个粒子被光敏细胞吸收时,会开始一连串的生化反应,大约500个G蛋白会被激活。现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视觉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级联反应中激活的G蛋白分子的数量要少得多。相关结果发表在《PNAS》杂志上。科学家说,这一新发现很重要,因为G蛋白属于一个非常大的生化信号通路家族,称为
ReNeuron视网膜祖细胞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快速、显著、持续提高视力
2019年04月29日/生物谷BIOON/--ReNeuron Group公司是细胞疗法开发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利用其独特的干细胞技术开发“现成的(off-the-shelf)”干细胞疗法,而无需免疫抑制药物。该公司的先导临床候选疗法正开发用于治疗中风所致残疾以及致盲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RP)。近日,该公司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六届视网膜细胞和基因治疗创新峰会上公布了正在进行的人视网膜祖细胞(
印度研究人员3D打印出人造皮肤
印度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成功用3D生物打印技术打印出人造皮肤,具有与天然人体皮肤相似的解剖学结构和生化特性等,将来可在化妆品、皮肤药物等测试中广泛应用。人类皮肤主要分为由成纤维细胞等构成的真皮层以及由角质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等组成的表皮层。这两层之间的连接形态是波浪状的,它给表皮层提供机械支撑,使两层相互粘在一起,以支持皮肤结构稳定。印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采用3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成功
首个3D打印的“人造心脏”诞生 有望变革器官移植
以色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创新之国”。位于中东,饱受战火冲突的以色列其国土面积虽不如北京与上海的总和,人口也只有区区800万,却已经诞生了10多位诺奖得主。今日,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科学家们又给我们带来了一项突破。一支科研团队用人类的脂肪组织,通过一系列神奇的操作,最终成功3D打印出了一颗“人造心脏”。它虽然只是一个微缩版的原型,却是人类“首次成功设计并打印出一个具有细胞、血管、心室
Adv Materials:人造血管可以满足特定需求
2019年4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当器官或组织受损时,必须形成新的血管,因为它们在营养和清除浪费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器官和组织恢复正常功能的唯一途径。目前,将生长因子或遗传物质注射到目的组织部位可以引发血管生成,即从此前存在的血管中生长新血管。在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中,由Prasad Shastri教授领导的弗莱堡大学和巴塞尔大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