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Nanotechnol:利用新型纳米颗粒或有望靶向作用引发急性肺部炎症的白细胞
2021年12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COVID-19大流行强调了急性肺部炎症(ALI, acute lung inflammation)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其是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的一部分,也是COVID-19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Nanotechnology上题为“Supramolecular
Nat Sci Rev:科学家揭示人类肝细胞癌的动态表型异质性和多种RNA亚型的进化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描述了肝细胞癌(HCC)中肿瘤异质性的动态基因组蓝图。
JCI:揭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将免疫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
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出了HTLV-1病毒如何引发某些人群患上罕见白血病的,同时还提出了线索有效阻断这种情况的发生。
Nature:揭示呈递抗原的ILC3细胞在大脑中触发神经炎症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德国美因兹大学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组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抵御胃肠道炎症的免疫细胞在多发性硬化症(MS)和其他脑部炎症相关疾病中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对抗这些细胞的活性可能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新方法。
《自然》子刊:可扩增筛选肿瘤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技术,终于出现了
随着肿瘤的生长,机体的淋巴细胞会识别出这些异常的细胞,并浸润到肿瘤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TIL中有一部分是以肿瘤特异性新抗原为靶点的T细胞,这部分细胞具有很强的肿瘤杀伤能力。然而实际上,TIL的数量很少,且常常在肿瘤微环境中被抑制。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某些手段来特异性地识别和扩增TIL,从而实现肿瘤免疫治疗
Nature Immunology:提出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高通量、高维度单细胞分析方法
抗原特异性对T细胞功能至关重要,但由于技术局限,其在T细胞高通量多组学分析中常常被忽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团队揭示了一种用于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高通量、高维度单细胞分析方法。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上,题为:High-throughput and high-dimensional singl
IJMS & J Gerontol:巨细胞病毒或能促进人类机体免疫系统的慢性恶化
来自科尔多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会随着机体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且与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的感染有关。
科学家首次发现,人类胎儿肠道内分泌细胞能表达胰岛素,糖尿病的治疗或迎来基础性突破
说起胰岛素,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为人体内唯一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我们都知道,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对于一些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完全丧失的患者,他们只能依靠注射外源胰岛素来维持体内血糖水平的稳定。但外源毕竟比不上自身分泌,再加上很多患者无法严格规律注射,真正能很好地维持血糖水平的
人类胎儿肠道中也存在分泌胰岛素的细胞
在此之前,人们认为在人体中制造胰岛素的独家“许可证”属于散布在胰腺中的β细胞。但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可能变得稀少或功能失调,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其他可能经诱导后制造这种重要的葡萄糖调节激素的细胞。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和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了制造胰岛素